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定差

定差

全称八路定差法。宋代授予官员差遣的一种方法。四川、两广、福建、湖南等八路州县文、武官差遣,许本路及北方诸路在选官员随意选定窠阙,然后各由本路安抚制置司、转运司按照“定差阙”,分四季集注定差,每季第一月上旬公布阙榜,第二月由选人参司注授,第三月准备定差文状保明,申报吏部,请求颁发官告。

猜你喜欢

  • 太子左右赞善大夫

    官名。唐龙朔二年(662)改太子中允为太子左赞善大夫,改太子中舍人为太子右赞善大夫。员各一人。咸亨元年(670)复置中允、中舍人,遂别自为官。员各五人,掌侍从翊养,职比谏议大夫,正五品上。仪凤四年(6

  • 昭文馆

    官署名。即唐代弘文馆,神龙元年(705)因讳改,二年改修文馆,景云中又改昭文馆,开元七年(719)复名弘文馆,隶门下省。宋代为崇文院三馆之一,掌藏经、史、子、集四部图籍及修写校雠等事,置大学士,以宰相

  • 军尉

    官名。春秋时晋国三军皆置,掌管卿将驾车之御官及士卒训练。《左传·成公十八年》:“晋悼公即位于朝,始命百官”,“卿无共御,立军尉以摄之。祁奚为中军尉”,“铎遏寇为上军尉,籍偃为之司马,使训卒乘亲以听命”

  • 统军司

    官署名。辽、夏、金、元时期的重要军事机构。(1)辽有东京统军司,统东京道诸州军事;东北路统军司,统领泰州、长春州、宁江州及东北诸部兵事;南京统军司,统领南京(今北京)汉军;乌古敌烈统军司,统领乌古等部

  • 陈第

    1541—1617明福建连江人,字季立,号一斋。诸生。早年在俞大猷幕下,后随戚继光平定倭乱,出守古北口,任蓟镇游击将军,在镇十年。去职后周游四海。晚年埋首著述,研究音韵,阐明语音因时因地而变迁。治学严

  • 曹圉

    又作粮圉、根圉。商先公。相传为昌若之子。

  • 四维

    指礼、义、廉、耻。亦称治国之四纲。《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 延春阁

    元大都皇宫殿名。在正殿大明殿之北。由延春堂之东有阶梯,三折上登一高台,台上即延春阁,位置邻近今北京景山,是皇帝举行宗教仪式和宴会之所。规制陈设,大体上与大明殿同。

  • 额尔克孔果尔额哲

    ?—1641又作额遮洪果尔。清蒙古察哈尔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林丹汗之子。林丹汗败亡,与母后苏泰居托里图之地。天聪九年(1635)降后金,献传国玺及嘛哈噶拉佛像。奉皇太极之命居孙岛习尔哈之地。十年,尚公

  • 毛文锡

    五代时高阳(今河北高阳东)人,字平珪。年十四登进士第。后至成都,事前蜀高祖(王建),任翰林学士承旨。永平四年(914),迁礼部尚书,判枢密院,复贬茂州司马。前蜀亡,复事后蜀。工词,与欧阳炯等五人以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