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中国古代伦理观念。商代卜辞中作“”(《金璋所藏甲骨卜辞》四六七),象祭祀祖先时有所奉献。殷高宗即位,“或乃亮阴,三年不言”(《书·无逸》),其子取名“孝己”,均为殷人重视“奉先思孝”(《书·太甲中》)之反映。西周贵族对之加以阐发,认为“追孝”、“享孝”祖先,对之“继序思不忘”,可祈福长寿,使族类获福。并将其含义从“事死”扩大到“事生”,凝结为“善事父老”的规范。提出“”、“”相配观念,以“有孝有德”为四方效法之楷模,为从政之必要条件。西周末年以后,孝的观念一度动摇,父死“不哀”、母死“不戚”。后经儒家改造和大力提倡,孝又成为封建社会伦理观念的基础,儒家著作《孝经》被推崇为“百行之宗,五教之要”(《孝经注疏序》)。

猜你喜欢

  • 卫桓公

    ?—前719春秋时卫国国君。公元前734—前719年在位。名完,卫庄公之子,为陈女戴妫所生。继卫庄公即位。其庶弟州吁骄横好兵,为他所黜出奔。后为州吁所杀。

  • 名通

    “名胜”的别称。指通达玄理的各级名流。参见“名胜”。

  • 慕容钟(锺)

    十六国时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人,字道明。鲜卑族。南燕主慕容德从弟。初仕西燕慕容永为车骑将军。后降慕容垂,封北地王,归慕容德统领,首劝德称帝。德即帝位,进为司徒,政无大小皆委之。德欲进攻东晋,以为大

  • 国信使

    官名。北宋开宝八年(975)后,宋辽不断通使,其一般聘问往来或有求于对方者,称国信使,俗称泛使。

  • 弹筝峡

    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泾水至此,过都卢山,常如弹筝之声,故名。为关中通往陇右交通孔道。《新唐书·吐蕃传》:唐建中四年(783)和吐蕃盟:“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即此。

  • 武备三大秘书

    明代军事丛书。原题绣水施永图山分氏辑。六卷。分为三部分:《武备天文》一卷,《武备火攻》一卷,《武备地利》四卷。在《武备火攻》卷中,除涉及火攻水攻策略外,还辑录了各类火器共四十四则,有图式、解说、火器制

  • ①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稷山县南稷山下。《左传》宣公十五年(前594):“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即此。②粮食作物名。一说即“粟”。《尔雅·释草》:“粢,稷。”邢昺疏:“郭云今江东人呼粟为粢,然则

  • 庾阐

    晋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字仲初。好学,九岁能属文。少随舅孙氏过江,母居项城。永嘉末,母没于石勒,遂不婚宦,绝酒肉,垂二十年。后为西阳王司马羕太宰掾,迁尚书郎。苏峻之难,出奔郗鉴为司空参军。峻平

  • 万士和

    1516—1586明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字思节,号履庵。嘉靖进士。历任山东按察使、广东布政使。隆庆中以礼部左侍郎请病归。万历元年(1573)官至礼部尚书。后忤张居正,三年遭劾,谢病归。著有《履庵集

  • 猛郎

    地名。又作勐郎,今作勐朗。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中部。勐朗,傣语音译,意为“像水洗过一样干净、美好的地方”。清光绪十三年(1887)析倮黑(拉祜族)土司地置镇边厅,治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