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夷蒐之法

夷蒐之法

春秋时晋国赵盾制定的法。晋襄公七年(前621),蒐于夷(今地不详),恢复三军,以赵盾为中军之帅,赵盾“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旧夸,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左传·文公六年》)。至晋顷公十三年(前513)铸刑鼎,所颁布的范宣子所作刑书即本于此,参见“范宣子刑书”。

猜你喜欢

  • 学蔀通辨

    书名。明陈建撰。十二卷。该书写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至二十七年,分前、后、续、终四编,以“儒、佛混淆,朱、陆莫辨”为学术之最大蔽障,反对王守仁“朱子晚年定论”说,力攻陆王心学,认为朱学不可妄议。虽

  • 卢成均

    北宋容州普宁(今广西容县)人。举进士。真宗时为宜州判官。景德四年(1007)六月,军校陈进杀知州刘永规,发动兵变,被拥为帅,号“南平王”。九月,与广南安抚使曹利用战于象州武仙(今广西武宣东南),兵败投

  • 偏桥卫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在今贵州施秉县。属湖广都司。地控黔、楚通道,驻有重兵。明万历中,杨应龙为乱,袭此而断黔、楚路;天启初,安邦彦反,犯此以危黔贵。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废入施秉县。

  • 数句题

    科举考试用语。为科举考试出题方式之一。明清以八股取士,所出试题均出自四书、五经。如以某书某章或某节内择取数句命题,则为数句题。

  • 平吴之役

    朱元璋削平张士诚吴政权的战争。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九月,张士诚自立为吴王,建都平江(今江苏苏州)。次年,朱元璋平汉后,即遣军攻吴。先后取泰州、高邮、淮安,尽有淮北之地。二十六年八月,命徐达、常遇

  • 临汾郡

    隋大业三年(607)改晋州置。治临汾县(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洪洞、霍州、汾西、浮山、安泽等市、县地。义宁二年(618)改为平阳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晋州。

  • 竹索桥

    索桥的一种。以竹索悬挂于两岸当桥。竹索古作“筰”,亦通“笮”。是继藤索桥之后出现的桥。公元前三世纪已有竹索桥,秦取西蜀,李冰造七桥,其一便是笮桥。自《汉书》后的众多古籍图书中,称笮者,均指藤桥或竹索桥

  • 程长庚

    1812—1882清安徽潜山人,名椿,字玉珊,一作玉灿,堂号四箴。幼习徽调、昆曲,唱须生,发愤苦学,渐负盛名。在京掌三庆班,兼艺人团体精忠庙会首,对同行扶危济困,人称“大老板”。道光、咸丰年间,融合昆

  • 步弓

    亦称步弓尺。清代土地丈量器具。顺治十一年(1654)定制:弓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令有司于农隙率里甲勘定田界,以杜隐蔽。负责具体丈量之人员称弓手。次年颁部铸步弓尺于天下。

  • 侍书

    官名。南朝宋晋安王属下,北朝北齐太子均置,以善书者任。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定制:凡王子未出阁者置为官属,以现任官充任。明代为翰林院属官。洪武十四年(1381)设。建文中,复改中书舍人而置,仍隶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