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三少
官名合称。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官名合称。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西藏佛教噶举派塔布噶举系帕竹支系下八小支系之一。南宋淳熙六年(1179),帕木竹巴弟子止贡巴·仁钦贝(1143-1217)在今西藏墨竹工卡县东北建止贡帖寺,此派即由寺得名。寺主由止贡巴所属居热氏家族世
官名。北魏置,掌管西部少数族事务。前期多以征西、安西将军领此职,统兵,镇凉州或敦煌,兼任当地军事长官。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三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三品。北齐沿置,从三品。
清嘉庆十六年(1811)置,驻今台湾宜兰县。属台湾府。光绪元年(1875)改为宜兰县。
仆(僕)在唐北庭都护府西北,金山(阿勒泰)之西。一说为乌伦古河,一说为哈额尔齐斯河,一说为塔城市东之阔布克河,唐时葛逻禄部原在此游牧。
书名。南宋家铉翁撰。三十卷。认为“《春秋》主乎垂法”,而不重记事。故采稽众说而求其是,以“探得圣人心法所寓”为宗旨。可供研究宋代《春秋》经学思想之参考。收入《通志堂经解》。
古族名。西羌的一支。汉、魏时散居于婼羌西至葱岭山谷间,与白马羌葱茈羌相错居。各有豪酋,自成部落。
《墨子》篇名。一作《右鬼》。原有上、中、下三篇,现仅存下篇。以百姓闻见和古史记载证明鬼神存在。认为否定鬼神会导致人们行为放肆、社会混乱。鬼神能赏善罚暴,任何人间的力量都不能与之对抗。主张以鬼神的威权作
①又称旧额人丁。清代指明末登名征册的人丁。清初人口流徙严重,在册人丁寥寥无几,为督促地方官迅速招抚流民,减少赋税损失,清政府将各地区明末万历或天启年间的人丁数作为清初人丁的标准数额,称原额人丁。每届人
在今山西朔州市西。《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景德元年(1004),知府州折惟昌率所部兵,自火山军入契丹朔州界,前锋破大狼水寨,即此。
?—1844清人。一作阳大鹏。道光二十四年(1844),因反对湖南耒阳知县加征钱粮,聚众破狱,救出请愿代表段拔萃。继任知县将其弟扣押。同年四月初一日(1844.5.17),率农民千余人起义,拒不完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