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太傅

太傅

官名。(1)西周置,为三公之一,位次太师,在太保上。周成王以毕公为太傅。《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据孔传,其职掌为“傅相天子”,与太师、太保“经纬国事,和理阴阳”。其后历代沿置。《战国策·齐策四》:“齐王……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鲍彪注:“太傅本周官,此齐大臣也。”春秋、战国沿置,执掌军政,辅佐君王。西汉平帝时与太师、太保、少傅合称四辅,位上公,无实际职司。新莽沿置。东汉以授元老重臣,居百官之首,秩万石。明帝以后,诸帝即位时皆置,兼录尚书事,行使宰相职权,有缺不补。魏、晋、南朝宋皆一品,梁十八班,陈一品、秩万石,北魏、北齐亦一品。位虽尊荣,但除两晋时执掌朝政外,多安置元老勋旧,无职司。北魏、北齐与太师、太保并号三师。北周列为三公之一,正九命。隋初复号三师,正一品,大业三年(607)罢。唐复置,用作赠予元老大臣的荣衔,正一品。天宝前除授甚少,唐末五代用为藩镇加官,遂至冗滥。北宋初用为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正一品。政和二年(1112)改号三公,执掌朝政,行使宰相职权,后亦作为勋臣加官。南宋沿置。辽、金、元皆为加官、赠官,正一品。明初置为皇帝的辅弼大臣,权任颇重。建文间罢,仁宗复置。后渐成虚衔,为勋戚大臣的加官、赠官,正一品。清代沿置。(2)太子太傅的简称。(3)西汉初诸侯王国亦置,辅导国王,诸侯王不守法,则向朝廷举奏。成帝时改称“”或“王傅”。

猜你喜欢

  • 左御卫大将军

    官名。隋大业三年(607)置,为十二卫大将军之一,一人,正三品,总其府事,并统诸鹰扬府。唐初沿置,武德五年(622)改为左领军卫大将军。

  • 武定军

    唐方镇名。(1)光启元年(885)置,治洋州(今陕西西乡)。辖境屡变,久领洋、蓬、壁、果等州,约当今陕西佛坪、洋县、西乡、镇巴及四川仪陇、营山、蓬安、西充、南充、岳池、通江等市县地。天复中,为王建所据

  • 散府

    又称散郡。金元时期不设路总管府或不由都总管、总管兼领府事的府称散府。金时均隶于路。元有隶于省(行省)、隶于宣慰司、隶于路者不一。直隶于行省者,如汝宁府、归德府、凤翔府;隶于宣慰司者,如高邮府;隶于路者

  • 延笃

    ?—167东汉南阳犨(今河南鲁山东南)人,字叔坚。桓帝时历仕议郎、侍中、京兆尹。与朱穆、边韶等著作东观,撰百官表及顺帝功臣孙程、郭镇、郑众、蔡伦等传。

  • 赵胜

    即“平原君”。

  • 副承旨

    官名。五代置,宋因之。为枢密院承旨司属官,掌通书承旨司诸房公事,或出任中外武职。

  • 弥封所

    元、明、清科举考试中特设之机构。仿宋代封弥院(所),负责对士子试卷的糊名、编号、用印事。设于贡院之内,并置弥封官掌之。

  • 检点

    官名。太平天国朝上职官。起义之始即设。初期三十六人,以殿前左一、殿前右二为序编次;至第十一,始去“前”字,依次类推,至殿右三十六检点止。奉命可统数军,行文称钦差大臣,总制以下皆听指挥。有功将士常加恩(

  • 明算

    科举科目之一。唐代设。试《九章算经》三帖,《五经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周髀算经》、《海岛算经》、《孙子算经》等各一帖,《缀术》六帖,《缉古算经》四帖,并兼问大义。凡明

  • 智证大师

    即“圆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