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大明宫

大明宫

唐宫名。位于长安禁苑东南,南接京城北面。因在太极宫(西内)东北,故称东内。贞观八年(634),太宗(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避暑需要,取城北龙首原高地修建。始名永安宫,次年,改名大明宫。后改名蓬莱宫、含元宫。长安元年(701),复名大明宫。宫城东西三里,南北五里,略呈楔形。内有含元、宣政、麟德等殿并阁、省、院及楼台池亭。龙朔三年(663)起,高宗移居此宫。后诸帝多在此听政。唐末军阀混战,堙毁于战火,渐成废墟。其遗址已被发现。参见“大明宫遗址”。

猜你喜欢

  • 郎茂

    541—615隋恒山新市(今河北正定东北)人,字蔚之。少聪敏,勤奋好学,习熟经书、玄象及刑名之学。仕北齐,奉诏于秘书省刊定载籍,迁保城令,有能名。复仕北周,为陈州户曹。杨坚(隋文帝)为亳州总管,命掌书

  • 五父

    即“陈佗”。

  • 薄状

    见“故事”。

  • 番阳县

    秦置番县,西汉称番阳县。在今江西波阳县东北古县渡。属豫章郡。东汉“番”加邑为鄱阳。

  • 佥事道

    官名。清初,各省按察使司置佥事,分巡一定地方,为分巡道,掌理刑名。以其原职官秩分别系按察司佥事衔,凡由郎中、员外郎、主事、同知等补授之道员,即称之为佥事道,秩正五品。乾隆十八年(1753),废按察司佥

  • 阿帕克和卓麻扎尔

    即“阿帕克和卓墓”。

  • 雕板

    印刷术语。在木板上雕刻图文,使其凸出,以供印刷之底版。用刷子把墨涂在凸起的图文上再转印到纸上,即雕版印刷。中国的雕版印刷始于隋,发展于唐,完善于宋。1974年在西安唐墓中发现的梵文陀罗尼经咒印本,印于

  • 克尔木齐古墓葬

    战国至唐时墓葬。在今新疆阿勒泰克尔木齐村。1965年发掘。有石人石棺和坟院制石棺等类型,石人面东,立石棺前。有单人或多人土葬。出土石镞、小铜刀、素面铜镜、陶器及石容器、金饰铁质工具、兵器,显示不同时代

  • 大庶长

    爵位名。春秋时秦国置,商鞅变法时沿用,为秦国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各国的大将军。居秦爵第十八级。《史记·秦本纪》:“宁公卒,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为君。”《汉书·百官公卿表》:“十八大庶长

  • 大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简称大同侍卫。元侍卫亲军指挥机构之一,武宗至大元年(1308)由大同等处屯储万户府改立。仁宗延祐元年(1314),改为中都威卫使司,隶徽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