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外褂

外褂

清代官服之一。其长及股,其袖端平,对襟,罩于袍外,俗称外套。官员穿戴,有朝褂、行褂、常服褂之别。颜色多为石青、绀色(即黑里透红),乾隆中尚玫瑰紫,嘉庆以后尚泥金、浅灰色。所用布料按季节更换,或布、绸,或棉、皮,惟不得用亮纱及羊皮。

猜你喜欢

  • 满清二百年来失地记

    书名。近人陈沂撰。陈氏为早期同盟会员,尝主《中国日报》笔政。为唤起民众民族爱国思想,推翻清王朝统治,将满族入关以来丧地辱国诸史事,摭成此编。刊本原题“上卷”,下卷未见。分《满洲祖地之捐弃》、《沿海之割

  • 行滥

    唐代对官私手工业产品质量低劣的称语。《唐律疏议·杂律·器用绢布行滥短狭而卖》:“不牢谓之行,不真谓之滥。”今残于某些方言中,如称布匹质料粗疏者,谓行滥。

  • 前进士

    科场称谓。唐代应进士科考试者皆称进士,及第者则称为前进士。宋沿唐制,亦用以称应进士科考试及第者。

  • 明光宗实录

    书名。明官修。八卷。记光宗在位期间史事。天启初年,以叶向高等为总裁官,与《神宗实录》同修,三年(1623)成书。后魏忠贤当国,以其党霍维华主持改修,对原稿大加涂抹。改本未及上而熹宗死,至崇祯元年(16

  • 子皮

    ?—前529春秋时郑国人。又称罕虎,属“七穆”之一罕氏。子展之子。郑简公二十二年(前544),继父位为郑执政。时值饥荒,遂送给国人以粮食。次年,见子产贤而有才,将执政让于子产,并助子产理政。死后,子产

  • 熊耳山

    在今陕西东南和河南西部。为洛水、伊水所出。古时分为二部分:(1)指陕西洛南县南部分。《书·禹贡》:“导洛自熊耳。”《汉书·地理志》弘农郡上雒县(今商州市):“熊耳获舆山在东北。”(2)指今河南宜阳县西

  • 畏兀

    即“畏兀儿”。

  • 和宁

    见“和林”。

  • 虞世基

    ?—618隋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字懋世,小字播郎。博学多才,兼善草隶。仕陈,官至尚书左丞。入隋,拜内史舍人。炀帝重其才,迁内史侍郎。与苏威、宇文述等参掌朝政。大业十二年(616),炀帝游江都,请发

  • 山丁

    旧时瑶族地区主要依靠租种土地为生的人。广西大瑶山中,盘古瑶和山子瑶两个支系均为山丁。这部分人除极少数是地主、富农外,绝大多数都是贫苦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