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墩台

墩台

清代陆路榷关所属巡查机构。每关辖境数千里,置墩台数百个,两台相距约四五里,设役巡守,稽查商民有无绕关别走,以防漏税。

猜你喜欢

  • 格物致知

    古代认识论命题。语见《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东汉郑玄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此致或为至。”程朱派多从认识事理角度训解,如程颐训

  • 录黄

    见“画黄”。

  • 刑名。通耏,即剃去鬓,而留发。亦称“完”。《说文》段玉裁注:“不剃其发,仅去须鬓曰耐,亦曰完。谓之完者,言完其发也。”《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轻罪不至于髡,完其耏鬓,故曰耏。古耏字从乡,发

  • 老家

    一名老营。明京军之一部。景泰二年(1451),兵部尚书于谦选京军三大营精锐立十团营,成化年间,复选三大营精锐立十二团营,其余归本营训练者,皆以是称。专事役作。正德七年(1512)设东西两官厅训练团营精

  • 佃人

    唐代南诏(今云南)地区指耕种官田的农业奴隶。无人身自由,人身依附于官家。樊绰《蛮书》卷七:“每耕田,一佃人前牵牛,一佃人持按犁辕,一佃人秉耒”,且有城镇长官派差监守催促之。所获粮食,按佃人家口数目分给

  • 山南江北道提刑按察司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置,设司于中兴路(治今湖北荆州),监治中兴、峡州、蕲州、黄州、襄阳等本道诸路,并兼劝农事,隶御史台。又称荆南按察司。设使、副使等官员。二十八年改名为山南江北道肃政廉

  • 奏本

    ①泛指上奏的文书。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吕申公不悦范希文》:“希文答元昊书,录本奏呈。吕在中书自语曰:‘岂有边帅与叛臣通书!’又云:‘奏本如此,又不知真所与书中何言也。’”②文书名。原为明初臣民向皇帝奏

  • 武德骑尉

    官阶名。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改武德郎设,为武职正五品之封赠。参见“武职封赠”。

  • 紫微省

    官署名。即中书省。唐开元元年(713)改,五年复名中书省。

  • 忽都剌

    又译忽图刺。蒙古部落首领。成吉思汗之叔祖,葛不律子。曾被蒙古近亲各部推举为首领,继咸补海为汗,多次率部与塔塔儿及金朝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