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和买

和买

古代指官府出钱购买民间货物。亦称“和市”。始见于南朝,时称“交市”,亦称“和市”。当时官府出钱购买民间货物,“和价以优黔首”。唐初沿袭此制,尚能量物之贵贱付值。后多抑夺其价,强市诸民,逐渐形成一种变相的赋税。故长安旧有和市法,人皆厌苦。开元时,裴耀卿迁长安令,一切令出豪门富贾之家,预给其值,绝僦欺之弊,故其去官,百姓恩之。安史之乱后,其弊尤甚,竟以赊欠为名,行率配巧夺之实。贞元九年(793),曾敕禁赊取并令填还。宋以后和买盛行。淳化、至道年间,三司判官马元方建议:“方春乏绝时,预给库钱贷民,至夏秋令输绢于官。”即政府预先贷钱于民,令民以绢输官。其后贷钱按比例折支盐等杂物,复多拖欠克减,以至成为抑配,州有定额,按物力摊派。北宋末至南宋初,和买成为重赋,诸路先后按比例或全部折纳现钱,如四川、广西有“和买布”一项,且折价屡增。金代官府和买范围极广,如修河刍藁物料、军器、金银等。诸王驸马也凭借权势,和买诸物。和买时采用在民间抑配之法。元代凡军用物资、宫廷消费、官府日常用品等,都在民间按户等或赋税、土田数额进行摊派,给价极少甚至不给价,成为百姓的负担。参见“交市②”。

猜你喜欢

  • 奏笺

    文书名。汉代向州郡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笺。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迄至后汉,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奏笺。”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奏之为言进也,于天子曰奏,于王公曰奏书,于公府曰奏记,于郡

  • 黄萧养

    ?—1450明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因事下狱。正统十四年(1449)发动囚徒反狱,旬日至万余人。进围广州城,重创官军。自称顺民天王,建元东阳。次年,巡抚杨信民诱降,欲受抚。官军乘机进击,兵败身死。

  • 不禄

    周代士死于官位之讳称。《公羊传·隐公二年》:“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孔颖达疏:“不禄,不终其禄也。”

  • 官坝

    地名。即今贵州凤冈县北官坝。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平播之役,酉阳宣抚司于此败播州军。

  • 樊於期

    ?—前227战国末人。秦将。人称樊将军。因得罪秦王政,父母宗族皆为秦所戮没。他逃亡奔燕,归身太子丹门下,秦以金千斤、邑万家购其首,太子丹不惧强秦而客之。时秦已灭赵,燕国危急,太子丹募荆轲欲刺秦王。为使

  • 承奉郎

    官名。隋开皇六年(586)吏部置,为八郎之一,从八品上,为散官,番直出使监检。大业三年(607)废。唐武德七年(624)复置,为从八品上文散官。宋初因之。元丰三年(1080)改寄禄官名,以为寄禄新官,

  • 陈豨

    ?—前195秦末宛朐(今山东菏泽西南)人。二世元年(前209)起兵反秦,后从刘邦入关灭秦,为游击将军。从定代,破臧荼。汉高帝六年(前201),封阳夏侯。次年,为赵相国,将兵监赵、代边。招致宾客千余人,

  • 酒醋面局

    官署名。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设掌印太监一员,总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数十员。掌内官、宫人食用酒、醋、面、糖诸物。与*御酒房不相统辖。

  • 威陇将军

    将军名号。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五班,拟智武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拟智武将军等号。

  • 除拜

    官制用语。指授官。或称除授。除,更易;拜,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