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司马师

司马师

①(209—255)三国时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字子元。司马懿长子。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司马懿将杀曹爽,独与之谋。事平,封长平乡侯,寻加卫将军。懿死,以抚军大将军辅政。嘉平四年(252),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次年,吴太傅诸葛恪攻淮南,使毌丘俭、文钦击破之。六年魏帝齐王芳与中书令李丰等谋以夏侯玄辅政,因杀丰及玄等。又密讽太后废帝,欲立彭城王据。太后不从,乃立东海定王子高贵乡公髦。正元二年(255)统兵十余万赴淮南镇压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起事。军还,死于许昌。晋武帝代魏,谥景帝。②官名。周代诸侯行大射礼时司仪官员,位次于司马正。《仪礼·大射》:“司马师命负侯者,执旌以负侯。”

猜你喜欢

  • 少常伯

    官名。唐龙朔二年(662)改尚书省六部侍郎为少常伯,咸亨元年(670)复旧名。

  • 胡蓝之狱

    明初“胡惟庸案”与“蓝玉案”之总称。两案中,被株连处死者达四五万人,其中多是元功宿将之家。《明史》称,自胡蓝之狱后,“元功宿将,相继尽矣”。对明代的政治造成了重大影响。

  • 通进银台司

    官署名。宋代置。原隶枢密院,后改隶给事中。通进司掌接受银台司所领天下章奏案牍及文武近臣奏疏进呈,以及颁布之事。银台司掌抄录天下奏状案牍事目进呈,并发付有关机构检查,纠正其违失,监督其执行,免致积压。知

  • 必阇赤

    又译必彻彻。蒙古语,意为“书史”。蒙古初期,始用书史记写文牍,称必阇赤。怯薛执事中“为天子主文史者,曰必阇赤”(《元史·兵志二》)。元各官衙中以蒙古文作书之掾史、令史,称蒙古必阇赤。

  • 女里

    ?—978辽人。原为世宗积庆宫人。穆宗即位,为习马小底,累迁马群侍中。穆宗被杀,集禁兵护卫景宗即位。以功加政事令、契丹行宫都部署,加守太尉。保宁十年(978),以私藏兵甲罪,处死。

  • 击胡侯

    官名。汉时西域近匈奴各国常有以“击胡”、“却胡”为名之官。详见“却胡侯”。

  • 越诉

    法律名词。指越级申诉。自汉至清皆禁止越诉。《唐律疏议·斗讼》规定,越诉及受理越诉者,各笞四十。邀皇帝车驾于仪仗外俯伏及挝登闻鼓以申诉冤枉者不在禁限。《元史·刑法志》规定,告人罪者,自下而上,不得越诉;

  • 兵科

    官署名。明清六科之一。明洪武六年(1373)置,设给事中二人。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中各一人,给事中十人。南京亦置,设给事中一人。永乐中,六科自为一署。兵科掌监视武臣贴黄诰敕及兵部引选之请

  • 萨鼓宜

    又称卓机轮。清代台湾番族麻达(少年)传递公文时佩带的信号器。以铁为之,状如卷荷,长三寸许,中存铁舌,系于肘下或脐下,疾走时铁舌摆动或以手镯击之,铮铮有声。

  • 后庭花

    后(後)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曲牌。南朝陈后主曾作《玉树后庭花》曲。唐时,入法曲。五代时,孙光宪等作《后庭花》曲,咏陈后主荒淫亡国事。杜牧诗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名句。双调,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