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子如
北朝时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字遵业。初为怀朔镇省事,与时为镇队主之高欢深相交结。北魏孝昌中,曾投尔朱荣,复归高欢,欢以为大行台尚书,参与军国大事。东魏天平初,迁尚书左仆射,与侍中高岳、侍中孙腾、右仆射高隆之并称“四贵”。后以贪贿被劾入狱,释后行冀州事,颇知悔改。北齐时拜太尉,寻以疾卒。长子消难,娶欢女,后降北周。
北朝时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字遵业。初为怀朔镇省事,与时为镇队主之高欢深相交结。北魏孝昌中,曾投尔朱荣,复归高欢,欢以为大行台尚书,参与军国大事。东魏天平初,迁尚书左仆射,与侍中高岳、侍中孙腾、右仆射高隆之并称“四贵”。后以贪贿被劾入狱,释后行冀州事,颇知悔改。北齐时拜太尉,寻以疾卒。长子消难,娶欢女,后降北周。
春秋郑地。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水经·颍水注》:“颍水又径上棘城西,又屈径其城南。”《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楚师伐郑,次于鱼陵。右师城上棘,遂涉颍”,即此。
?—1644明湖广宜城(今属湖北)人,字德如,号鞠怀。天启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崇祯中,迁少詹事,历礼部左、右侍郎。崇祯十七年(1644)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李自成农民军克北京,被杀。
西夏银州(今陕西米脂西北)人。历仕桓宗、襄宗、神宗、献宗四朝,先后任宣德郎、观文殿大学士、南院宣徽使。天庆五年(1198)、应天三年(1208)、乾定二年(1224)三次出使金国。目睹金国势日衰,上言
汉制,二千石以上官可任其子为郎,故三国时门生故吏多称师长之子弟为郎君。南北朝时常作贵家子弟之通称。契丹初亦沿用为贵族子弟称号,其犯罪籍入者,没入瓦里,为皇室服役,称著帐郎君。入辽后,一些官衙亦设郎君官
官名。北魏置。《魏书·官氏志》:太和十五年(491),“又置司空、主客、太仓、库部、都牧、太乐、虞曹、官舆、覆育少卿官”。十七年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女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司言之佐,协掌宣传启奏之事。唐、宋、金、明历朝沿置。明永乐后尽归其职于宦官。参见“二十四典”。
清雍正五年(1727)改者乐甸长官司置,属镇沅府。道光二十年(1840),省入镇沅直隶厅。在今云南镇沅县东北恩乐。
1575—1620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字有纲。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来华。受利玛窦器重,继利氏负责北京耶稣会内部事务。协助明廷修历法、测量京城地理,并著书介绍简平仪用法,根据天文学原理说明立表测日
1646—1708清江苏吴江人,字次耕,又字稼堂。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历算、声韵之学。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作《修明史议》,指陈前代修史利病,提出《
辽代耶律雅里年号(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