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北军

北军

汉代卫戍京师的屯兵。以营垒在未央、长乐两宫北,故名。因其戍卫京师,地位重要。吕后病重时,令吕禄为上将军,将北军。太尉周勃先收北军兵权,得与大臣诛诸吕。武帝平百粤后,扩充北军编制,置八校尉。以中垒校尉掌北军营垒。屯骑、越骑、射声、虎贲校尉分掌骑士、射士、轻车士,屯京城内。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长水、胡越校尉掌胡越骑,屯宣曲、池阳。其后北军亦出外征战。北军士卒本系每年自郡国三辅更番征发,自此遂有常备屯兵之制。唯三辅仍征发骑士诣北军。东汉仅沿置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尉,称北军五校,亦名北军五营。置北军中侯以统之。为中央之主要常备军,戍卫京师,兼任征伐。两汉重要大臣之葬仪,常发北军送葬以示荣宠。

猜你喜欢

  • 日本帝国会议志

    书名。日人岛居政幸编。十七册,附索引一册。昭和五年(1930)刊行。是书凡自明治二十三年(1890)至昭和三年间的大事件反映于议会的,均有记录。其中第二、三册内的第六、七、八、九次帝国会议记录,属于中

  • 龙头

    ①状元之别称。《渑水燕谈录》黄州寄孙何诗曰:“惟爱君家棣华榜,登科记上并龙头。”又,梁颢及第谢恩诗:“也知少年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②三国时华歆与邴原、管宁共游学。三人相友善,时人号为“一龙”,歆

  • 参两

    ①张载哲学命题。《正蒙·参两》:“一物两体者,气也。一故神(自注:两在故不测),两故化(自注:推行于一)。此天之所以参也。”“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意即

  • 十六路

    南宋建炎元年(1127),诸路遍设安抚司,掌一路兵民之政,代替转运司成为一路的主要统治机构。南宋初分境内为:两浙东、两浙西、京西南、淮南东、淮南西、江南东、江南西、荆湖南、荆湖北、成都府、潼川府、利州

  • 大万山长官司

    土司名。明洪武五年(1372)改元大万山苏葛办等处军民长官司置。长官杨姓。清光绪六年(1880)移省溪吏目来治,因亦名省溪。司治即今贵州万山特区。居民有侗族。

  • 灵关道

    ①县名。一作灵道县,西汉置。治今四川峨边县南,属越巂郡。三国蜀废。旧说以为在今四川卢山县西北,与灵关混为一谈,误。②古道路。“灵”一作“零”。西汉武帝时开。自今四川大渡河南岸通向西昌平原。《史记·司马

  • 传舍

    ①战国时齐国孟尝君飨客之舍名。分上、中、下三等,最高为代舍,次为幸舍,又次为传舍。《史记·孟尝君列传》:“冯欢见孟尝君,孟尝君先置之传舍,食无鱼;复迁之幸舍,食有鱼;又迁之代舍,出有舆矣。”司马贞索隐

  • 松潘宕叠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

    元置。治今四川松潘县进安镇。辖文川县(今汶川威州镇)、文山县(今茂县凤仪镇)、威州保宁县(今理县薛城乡)。安抚使司下有静州、荣上、必里溪、安乡等二十六族军民千户所,龙木头、都留等十二族军民千户所,岳希

  • 驱口

    金、元两代对奴婢的称呼。金、元贵族把战争中俘获的人口抑逼为奴,以供驱使,称为驱口,渐成为男女奴婢的通称。驱口成家,称驱户。元代法律规定,驱口是贱民,只能互相婚嫁,不能聘娶良家。驱口是使长(驱口占有者)

  • 棘泽

    春秋郑地。在今河南长葛市东北。《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前549):楚伐郑,“门于东门,次于棘泽”,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