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北京

北京

①京都名。(1)十六国夏昌武元年(418),赫连勃勃于长安置南台,以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为北京。见《晋书·赫连勃勃载记》。(2)北魏孝文帝自平城迁都洛阳后,以旧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为北京。见《魏书·肃宗纪》。(3)唐和五代唐、晋、汉三代都以其发祥地太原府(治今山西太原南)为北京。参见“北都”。(4)北宋庆历二年(1042),仁宗为抗拒辽对关南地区的土地要求,表示准备“亲征”,把真宗“亲征”时曾经驻跸的大名府建为北京,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八里。(5)金天眷元年(1138)改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为北京。天德二年(1150),撤销北京名号。(6)金贞元元年(1153),因中京大定府在新迁都城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市区西南隅)之北,改称北京。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7)明洪武元年(1368),以“中原土壤四方朝贡,道里均适”(《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欲定都北宋故都,建开封府为北京(今河南开封市)。十一年,因漕运难以恢复而撤废。(8)明永乐元年(1403),成祖将做燕王时的王都北平府建为北京,改府名为顺天府,即今北京市旧城区;十九年,自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迁都顺天府,改北京为京师。洪熙元年(1425),拟还都应天府,仍改京师为北京。正统六年(1441),定北京为国都,复称京师。此后京师之称历清至辛亥革命后不改,但习惯上自明永乐以后相沿都称北京。②都邑别称。(1)西晋时,江南人称洛阳(今属河南)为北京。见《晋书·张翰传》。(2)南朝宋时,称丹徒(实指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为北京。见《宋书·文帝纪》。③省区名。明永乐元年建北京,撤销北平布政使司,以所领府州县直隶北京,即称这一辖区为北京。十九年定都北京,改称京师,这一辖区亦改称京师。

猜你喜欢

  • 剃度

    佛教名词。佛制,剃发、染衣、受戒为出家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度有离俗绝尘,度越生死之意。

  • 按答

    又译安答。蒙古语,意为结盟者。《元史·太祖纪》:“按答,华言交物之友也。”结为按答者,互赠信物,成吉思汗父也速该与克烈部长汪罕,成吉思汗与札答阑部长札木合,皆曾结为按答。

  • 周浚

    ?—289西晋汝南安成(今河南汝南东南)人,字开林。仕魏为尚书郎。累官扬州刺史。晋咸宁五年(279),随都督扬州诸军事王浑伐吴,破吴丞相张悌所率之主力。太康二年(281),镇秣陵(今江苏南京),甚有威

  • 征东元帅府

    元代镇守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等地军事机构的专称。驻地奴儿干城(今俄罗斯境内黑龙江口附近)。居民为女真水达达与吉里迷。属辽阳行省水达达路管辖。元初,因骨嵬(今库页岛)越海掠吉里迷人,特设征东招讨司镇守其地

  • 岳正

    1418—1472明通州漷县(今北京通州区)人,字季方,号蒙泉。正统进士,授编修。天顺初改修撰,以原官入阁预机务。因直言忤石亨,谪钦州同知,戍肃州。成化初复职,出任兴化知府,修水利便民。后致仕。博学能

  • 洋关

    指鸦片战争后新设之海关。以其负责征纳进口洋货税、洋厘金,故名。详“海关”。

  • ①古邑名。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相传尧先居唐,后又居此,故称陶唐。西周为曹国都,春秋末属宋,战国属齐,又属秦、魏。是春秋、战国著名的都市。春秋末,范蠡以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

  • 船样

    一般指船舶设计图纸。《宋会要·食货》记载:“温州言,制置司降下船样二本,仰差官买木,于本州有管官钱内各做海船二十五只。”船样中绘有船图,并注明船体和各部件尺寸、用工、用料、造价等。船样的应用,是船舶设

  • 陇右诸牧监使

    即“监牧都使”。

  • 李华

    约715—约774唐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字遐叔。开元进士,又中宏辞科。天宝时,为监察御史,因劾按杨国忠亲属,迁右补阙。安禄山军陷长安,曾授伪职,乱平,贬杭州司户参军。上元时,被召,称病不拜。后李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