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律
唐时西域国名。有大、小勃律之分,大勃律亦称布露。在吐蕃西(今拉达克西南端与克什米尔交界处)。西与小勃律接。小勃律即今吉尔吉特。唐万岁通天时大勃律遣使通好,开元八年(720)封其首领为勃律王。后因吐蕃相逼,避居小勃律。开元初小勃律王没瑾忙入唐,“玄宗以儿子畜之”,以其地为绥远军。后吐蕃夺小勃律九城,唐军败之,复九城,封没瑾忙为小勃律王。没瑾忙及其子死后,其王苏失利复附吐蕃。天宝六载(747)高仙芝攻小勃律,执苏失利归京师,玄宗赦之,授右威卫将军。改其国号为归仁,置归仁军。
唐时西域国名。有大、小勃律之分,大勃律亦称布露。在吐蕃西(今拉达克西南端与克什米尔交界处)。西与小勃律接。小勃律即今吉尔吉特。唐万岁通天时大勃律遣使通好,开元八年(720)封其首领为勃律王。后因吐蕃相逼,避居小勃律。开元初小勃律王没瑾忙入唐,“玄宗以儿子畜之”,以其地为绥远军。后吐蕃夺小勃律九城,唐军败之,复九城,封没瑾忙为小勃律王。没瑾忙及其子死后,其王苏失利复附吐蕃。天宝六载(747)高仙芝攻小勃律,执苏失利归京师,玄宗赦之,授右威卫将军。改其国号为归仁,置归仁军。
略写作定。元货币单位。古人铸金、银为长条形以便携带,称为铤,锭即铤的异写。唐宋时,银每铤五十两,号大铤;大铤之半为中铤,中铤之半为小铤。元代行钞法,习称钞一贯为一两,五十贯为一锭。蒙古语作速客思,波斯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属官。统禁军旅贲士,负责皇帝临朝及出行的侍卫。正三命。下设左旅贲率中士、左旅贲倅长下士以佐其职。隋开皇元年(581)罢。
宋代提点坑冶铸钱公事的别称。
篇名。亦名《辨革命书》。康有为撰。宣扬满汉不分,君民同体;只可立宪,不可革命。攻击革命必“自生内乱”、“灭于强国”。作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春,初刊于《新民丛报》第十六号。后和《与同学诸子梁启超
商末周初青铜器。1959年于四川彭县(今彭州)竹瓦街发现夹砂粗陶大缸一个,内装青铜器二十一件,计有青铜容器八件、兵器十三件。其形制及所饰之兽面纹、夔纹、雷纹和扉棱、立兽等,与中原地区商末周初青铜器相似
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因明江为名,治今宁明县东明江。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东部地。属太平府。1912年改为明江县。
地名。在今江西南昌县东北。明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宸濠起兵,王守仁将伍文定遇于黄家渡,击败之,即此。
1839—1902清浙江湖州人,又名宗宪。初在上海开设昌记丝行,并任公和洋行买办。光绪七年(1881)向法国订购丝车一百部,在上海创设公和永缫丝厂。次年投产,加工出口生丝,为上海最早的民族资本经营的机
通言春秋时列国史官的记载。传说孔子使弟子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百二十乃总言其多,非实指一百二十之数。
清初弊政之一。满族习俗,男子顶发四周边缘剃去寸许,中间保留长发,编成发辫,与汉人全部束发不同。后金天命三年(1618)以后,对降附汉民一律剃发,作为臣服标志。顺治二年(1645),清廷下令在全国强行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