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刻纹白陶

刻纹白陶

商代的一种精美陶器。用高岭土经淘洗后做成器坯,刻划纹饰,放在窑内经1000℃以上高温烧制而成。陶质细腻坚硬,色泽洁白莹润。在二里头文化中即有发现,到商代晚期达到高峰。殷墟出土的刻纹白陶主要器形有鼎、簋、豆、爵、尊、觯、罍、卣等礼器,花纹主要为兽面纹、夔纹、云雷纹、人字纹等。这种白陶烧制火候高,纹饰富丽,在当时比青铜器还要珍贵,是王室和大贵族专用的奢侈品,数量很少,成为商代制陶业高度发展的标志。

猜你喜欢

  • 步头

    地名。意即码头。在今云南个旧市西南、元江北岸,为红河航运起点。唐为爨地西南重镇。东沿红河通往安南以抵于海,南循狭谷通陆真腊(文单)以至海上。西以威远为关,茫乃里(车里)为蔽,而达西洋、弥臣、昆仑诸国。

  • 曹锟

    1862—1938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字仲珊。北洋武备学堂毕业。袁世凯小站练兵时,任右翼步兵管带,升第一镇第一协统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任第三镇统制,驻防东北。武昌起义后,奉袁命南下镇压

  • 郡中正

    又称小中正、郡正。东汉延康元年(220)曹丕纳陈群之议,行“九品官人法”,诸郡始置中正,掌考察州郡人才品德。三国魏时由各郡长官推选。晋代例由司徒选授,掌一郡人物之品第,以为吏部铨选官吏之依据。南北朝沿

  • 王阜

    一作王追。汉蜀郡成都人,字世公。少好经学。初仕重泉(今陕西蒲城)令。章帝时为益州(治今云南晋宁东)太守。始兴学校,有政绩。著有《鸾鸟集》,久佚。

  • 唃厮啰

    997—1065清人改译作嘉勒斯赉。北宋时吐蕃首领。生于高昌磨榆国。吐蕃王朝赞普后裔。原名欺南陵温。十二岁时,被河州羌人何郎业贤带至河州(今甘肃临夏),取名唃厮啰,义为佛子。后为宗哥(今青海平安)首领

  • 明经科

    即“明经②”。

  • 古代又作鉋、鑤。《事务绀珠》:“推鉋,平木器,鲁般作。”《明原》亦称:“般作鉋。”刨削木料用的工具,古代又称准。由刨身、刨刀、刨柄、木楔等组成。刨的种类较多,据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有推刨、起线刨和

  • 陵阳渠

    水渠名。在唐关内道丰州九原(今内蒙古五原西南)。建中三年(782)浚之以溉田,置屯,寻弃之。

  • 湘报

    报纸名。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五日(1898.3.7)发刊。日报。长沙校经书院出版。熊希龄、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任董事,戴德诚、梁启超、樊锥、何来保、谭嗣同、唐才常为撰述,唐才常主编。南学会机关报。

  • 暴焚巫尪

    周代求雨祭礼之一。暴,是暴晒;焚,是焚烧;巫,是女巫;尪,是男性残疾人。据《礼记·檀弓下》、《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周代人在大旱时,往往将巫尪放在烈日下暴晒,有时甚至堆积柴薪把巫尪放在上面焚烧,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