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公服

公服

官员之制服。北魏太和十年(486)始制五等公服,谓朱、紫、绯、绿、青五色。诏尚书李冲与冯诞、游明根、高闾、蒋少游等议定衣冠于禁中,积六年乃成,始班赐百官。建义元年(528),尚书奏停百官公给衣冠、剑佩、绶舃。北周之制,诸命秩之服称公服,其余常服称私衣。唐代皇太子公服,为五日常朝、元日冬至受朝之服。远游冠,绛纱单衣,白裙、襦,革带金鉤䚢,缎带,玉瑜只佩,金缕鞶囊,色如大绶。群臣五品以上公事、朔望朝谒、见东宫之服,为从省服,亦曰公服。冠帻缨,簪导,绛纱单衣,白裙、襦,革带鉤䚢,缎带,鞶囊,双佩,乌皮履。六品以下、三品以上有公爵者,佩戴有所不同。命妇公服,为常供奉之服,也有一定制度。历代或沿或革,多有变化。明初定在京文武官员,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在外文武官员每日清早公座时穿着。后改令在京官员于朔望朝参时穿着。服式定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盘领右衽袍,用纻丝、纱、罗、绢等物料从宜制作。一至四品,绯袍;五至七品,青袍;八、九品,绿袍。各有不同花样,如一品为大独科花,径五寸;三品散搭花,无枝叶,径二寸;八品以下,无纹。若无从织造,则用素服。

猜你喜欢

  • 韩晁

    晁或讹作沓,亦作韩鼌。战国时韩国人。韩昭侯十年(前353),魏攻赵都邯郸(今属河北),赵求救于韩相申不害。申不害惧韩昭侯怀疑其私结赵国,因遣他与赵绍(一作赵卓)先往见昭侯,探知昭侯意欲救赵后,再言于昭

  • 霍光

    ?—前68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子孟。霍去病异母弟。少为郎,迁诸曹侍中,后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为武帝所亲信。武帝临终,任为大司马大将军,封博陆侯,与金日磾、上

  • ①古代君主。《广雅·释诂):“主,君也。”②家族之长,特指大夫。③神主,即供奉死者的牌位。④公主的简称。

  • 主客郎中

    官名。魏晋南北朝与主客郎互称,为尚书省主客曹长官。唐武德三年(620)改司蕃郎置,为礼部主客司长官,员一人,从五品上。龙朔二年(662)改名主客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五代沿置。北宋初为五品寄禄

  • 执事官

    ①各级官府内有具体职掌的官员,相对于散官而言。《隋书·百官志下》:“居曹有职务者为执事官,无职务者为散官。”②祭祀时主祭官的辅佐者。如清太常寺赞礼郎、读祝官,祭祀时各充执事。③官名。清末新陆军军官。光

  • 蒲殿俊

    1875—1935四川广安人,字伯英。光绪进士。早年留学日本。清宣统元年(1909)任四川咨议局议长。次年创办《蜀报》,鼓吹立宪。三年铁路风潮发生,任四川保路同志会会长。武昌起义后,勾结清四川总督赵尔

  • 迤西道

    清雍正八年(1730)改永昌道置迤西道,驻大理府城(今云南大理市),辖大理、楚雄、顺宁、丽江、永昌、景东、蒙化、永北、鹤庆、姚安十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永北改厅。三十五年裁姚安府;改鹤庆为州,

  • 百政

    西汉人。武帝天汉年间与梅免领导南阳地区农民起义。参见“梅免”。

  • 毗桥

    在今四川新都县南、三河场毗河上。唐咸通十一年(870),南诏兵攻成都,王昼以兴元、资、简兵军于此,遇南诏前锋,与战不利,退保汉州。

  • 明江厅

    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因明江为名,治今宁明县东明江。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东部地。属太平府。1912年改为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