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公坐相承减

公坐相承减

唐律术语。大理寺在审判案件失误时,本寺的各级官吏俱应受罚,但根据其官职及责任之不同而相应减罪,称公坐相承减。如判官(大理丞)判罪失出,减本罪五等论处;如能捕获其误放之犯人,又减罪一等;通判之官(大理少卿及正)则减七等;长官(大理卿)减八等;主典(府吏等)减九等。参见“同职犯公坐”。

猜你喜欢

  • ①国都及郡县等地方官署所在地。如郡治、府治、县治。天子所都亦称治。②官制用语。即以他官行使某官职权,多以较高官职来管理较低官职事务,或有同级官员兼治的。北朝时较多见。治人指治国安邦的人。与“治法”相对

  • 万大洪告示

    天地会文献之一。发布于清咸丰二年(1852)。文前署名“太平天国总理军机大元帅万大洪”,后署“天德二年”,可知出于天地会之手。文中斥责清朝“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指出“民之财尽矣,

  • 閤门副使

    官名。宋初置东、西上閤门副使,为武臣阶官,属横班使臣,品秩视员外郎(六品)。元丰改制,各置二人,从七品,为閤门司副长官。政和二年(1112)改武臣官名,更名左武、右武郎,复用为武臣阶官。辽、金亦置,为

  • 楚丘县

    隋开皇六年(586)改巳氏县置。治今山东曹县东南。属梁郡,唐、宋属宋州。明洪武初废。

  • 镇江关

    海关名。清咸丰八年(1858)开设,归江苏常镇通海道管理。十一年聘二名外国人充任税务司。

  • 亚旅

    ①官名。西周置,春秋晋国沿置,领兵征战的武官。《尚书·牧誓》:“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左传·成公二年》:“司马、司空、舆帅、候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②指

  • 禾泥

    即“窝泥”。

  • 汉寿县

    东汉阳嘉三年(134)以索县改名。 治今湖南常德市东北四十里崆城。属武陵郡,为荆州刺史驻地。三国吴改为吴寿县,晋武帝复故名。隋开皇九年(589)并入武陵县。

  • 大名府路

    ①北宋庆历八年(1048)置,为河北四安抚司路之一。治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魏县、成安、广平、馆陶、威县、临西,山东聊城、冠县、莘县、茌平、高唐、夏津、临清、陵县、平原、惠民、阳

  • 熹平

    东汉灵帝年号(172—178)。凡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