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佛性

佛性

梵文Buddhata的音、意合译。佛教名词。“佛”者,觉悟之谓,指众生所具有的觉悟之性,故名。小乘不认为众生可以成佛;大乘则以宣传众生可以成佛为目的。《大涅槃经》二十七:“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中国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学者对佛性提出种种见解,东晋竺道生认为,佛性为众生本有之性,一阐提人(指丧尽善根者)是众生而非木石,其有佛性乃理之必然。此论曾引起长期争辩。隋唐间吉藏和湛然进而提出“无情有性”,认为即使没有“情识”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亦皆具有“佛性”(《大乘玄论》卷三),视“佛性”为永恒的精神实体,故又称“真如佛性”。

猜你喜欢

  • 白音大赉

    ?—1908清末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今辽宁阜新)人。蒙古族。光绪三十年(1904)领导本旗人民武装抗垦斗争,于彰武、靖安、洮南一带与清军作战,捕捉垦务官吏。三十三年与张作霖部激战于彰武北。同年冬

  • 受恩

    官名。北魏道武帝天兴三年(400)置,相当于*特进,以亲贵有名望者任之。与蒙养、长德、训士均北魏前期官名。

  • 静明园

    清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之一。位于北京西玉泉山。辽、金曾在此处建行宫,元代建昭化寺,明代建上、下华严寺,清顺治二年(1645)重修,改名澄心园。康熙十九年(1680)增修建筑多处,三十一年改称静明园。乾

  • 木陵关

    即“穆陵关(2)”。

  • 粉彩瓷器

    陶瓷名词。又称软彩瓷器。釉上彩瓷器中的一类。是在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制的新品种。始于康熙时期。先以玻璃白粉打底,再彩绘。又在彩绘中作些加工,使釉色呈现浓淡明暗的立体感而达到更好的观赏效

  • 增城县

    东汉置。以濒增江得名。治今广东增城市东北。唐末移治今市东,旋又移治今市。自东汉至清历属南海郡、东官郡、广州、广州路、广州府。1993年改设为市。

  • 耳目痹医

    专治老年病医生的古称。因老年人多耳不聪、目不明、关节痛且活动不灵活之疾较多,故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

  • 禹陵

    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会稽山麓。《史记·夏本纪》:“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又《太史公自叙》:“登会稽,探禹穴。”故历来传说禹陵在会稽山,但位置不明。今所存“大禹陵”碑为明嘉靖二年(

  • 族中承管佐领

    即“族中承袭佐领”。

  • 承宣布政使司

    即“布政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