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佛性

佛性

梵文Buddhata的音、意合译。佛教名词。“佛”者,觉悟之谓,指众生所具有的觉悟之性,故名。小乘不认为众生可以成佛;大乘则以宣传众生可以成佛为目的。《大涅槃经》二十七:“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中国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学者对佛性提出种种见解,东晋竺道生认为,佛性为众生本有之性,一阐提人(指丧尽善根者)是众生而非木石,其有佛性乃理之必然。此论曾引起长期争辩。隋唐间吉藏和湛然进而提出“无情有性”,认为即使没有“情识”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亦皆具有“佛性”(《大乘玄论》卷三),视“佛性”为永恒的精神实体,故又称“真如佛性”。

猜你喜欢

  • 自强新政

    见“洋务运动”。

  • 广州反入城斗争

    清道光年间广州人民反对英国侵略者强行入城的斗争。鸦片战争前,外商来中国贸易,向居广州城外洋馆。道光二十二年(1842)《南京条约》签订后,英人恃强要求进入广州城,激起民愤。十月,广州士民发出说帖,反对

  • 敦煌县

    西汉置。治今甘肃敦煌市西南。北周保定三年(563)改为鸣沙县,隋大业三年(607)复旧。唐建中二年(781)地入吐蕃。大中时为张义潮所据,后废。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又改沙州卫为敦煌县。仍治今甘肃

  • 昂可剌河

    昂可刺又译盎吉刺。元河流名。据《元史·地理志》,昂可刺因水为名,去大都二万五千余里;吉利吉思南去大都万有余里,谦河经其境西北流,注于昂可剌河,北入于海。知元昂可刺河即今安加拉河及叶尼塞河中下游。

  • 洪仁达

    ?—1864清广东花县(今花都)人。洪秀全次兄。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1)赴广西参加金田起义。初封国宗。咸丰六年(1856)天京内讧后,封福王,参与政事,贪污蠹法,朝中不服,改封天福。后改封勇王

  • 翰林医官使

    ①使职名。亦称医官使。唐末置,为以医药待诏者。②官名。五代改太医署令置,职如故。宋初属东班诸司使,主管翰林医官院,并用为医官迁转之阶。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元丰改制,改为正七品。政和二年(11

  • 硕塞

    1628—1655清太宗第五子。顺治元年(1644)封多罗承泽郡王,随豫亲王多铎攻大顺军及南明军。五年从英亲王阿济格征姜瓖。八年晋和硕承泽亲王,掌兵部事,预议政。后掌宗人府事。

  • 承行

    明清时期,府、州、县署中承办某项案件的书吏。

  • 茹皓

    ?—504北魏时吴(今江苏苏州)人,字禽奇。随父寓居淮阳上党(今江苏宿迁北)。少为县金曹吏。随南徐州刺史沈陵入洛阳,充任孝文帝白衣左右。宣武帝初,侍直禁中,贵宠日隆。后迁骁骑将军,领华林诸作。阴有纳受

  • 太史掌故

    见“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