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仡佬族

仡佬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438192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今贵州省务川、道真两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并散居黔北、黔西和黔中南各地;此外亦有部分散居和杂居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西隆林县及四川古蔺县。其族源可追溯至魏晋时期,部分濮人与僚人融合所形成的族群。隋唐之际,此族群一部分演变发展为仡僚、葛僚。 宋以后称佶佬、佬、仡佬。 有语言,无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有分稿、阿欧、哈给、多罗四个方言。今已普遍通用汉语汉文。主要从事农业,耕作方式与生产水平基本同于当地汉族。以善冶炼、铸铁、纺织在历史上著称。炼砂提汞的技术世代相传,至今仍在民间沿用。清代,有多佣铁工、铸犁为业的,被称为打铁仡佬。妇女所织僚布、娘子布、铁笛布,精美耐用,负有盛名。有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学艺术。民歌体裁多种多样。还流行傩戏和地戏。建国后实行了社会改革,各项事业均获得发展。

猜你喜欢

  • 思茅关

    海关名。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设于云南思茅。聘一名外国人为税务司。

  • 保定西夏文经幢

    西夏文石刻。明弘治十五年(1502)立。石质。由顶盖、幢身、基座三部分组成,平面呈八角形。共两座。一号幢通高263厘米,二号幢通高228厘米。幢身第一面上部刻幢额三个大字“相胜幢”,第一行题款分别记明

  • 论衡

    书名。东汉王充著。三十卷,八十五篇,缺佚《招致》一篇。《自纪》:“论衡者,论之平也。”意谓无偏见的平正之论,故名。以批判天人感应和谶纬迷信为主要内容。其中《问孔》、《刺孟》、《非韩》等篇评论先秦至两汉

  • 景瑞

    北宋*侬智高所建南天国年号(?—1052)。

  • 绀州

    见“扜弥”。

  • 年家

    见“年谊”。

  • 宗极

    魏晋时期的哲学用语。以江汉朝宗、星辰拱极的比喻,说明宇宙的本体、本源。“宗极”即“最根本”之意。裴頠《崇有论》:“夫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认为最根本的道是统括万有的,是宇宙的本体。沈约《神不灭论》:

  • 允礼

    1697—1738即胤礼。清圣祖第十七子。雍正时受封果亲王。先后管理理藩院、户部事务,兼宗人府宗令。高宗继位,为顾命大臣。后病死。善诗,著有《春和堂集》、《奉使纪行诗》等。

  • 把浅

    五代时南唐于每冬淮水浅涸时,自霍邱以上,西尽光州界,发兵屯守,以备后周南进,谓之把浅。保大十三年(955),寿州监军吴廷绍以为境上无事,悉罢之。清淮节度使刘仁瞻固争,不能得。结果周师南下,寿州官民震恐

  • 边兵

    明代守边军队。包括土著兵、谪戍者、边班和募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