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京津同盟会

京津同盟会

又称同盟会京津保支部。同盟会的分支机构。清宣统三年十月十一日(1911.12.1)由汪精卫、黄复生、彭家珍等成立于天津,会员共二十余人。推汪精卫、李石曾为正副会长。下设总务、军事、财政、交通、宣传等部,发行《民意报》为机关刊物。亟谋京津地区起义,均失败。1912年南北和议告成后解散。

猜你喜欢

  • 阿勒楚喀河

    《金史·地理志》作“按出虎水”、“阿术浒”。即今黑龙江哈尔滨市和阿城市东松花江支流阿什河。

  • 御辇院

    官署名。北宋置。掌供奉乘舆步辇及宫廷车乘之事。监官三人,以诸司使及内侍充任。其下有供御指挥使、副兵马使、供御辇官、次供御辇官、下都军使、下都辇官等,分掌轮流擎御辇,荷负御衣箱,伺候宫中及外戚车舆。

  • 酿粪十法

    制造粪肥的十种方法。清杨屾《知本提纲·农则耕稼一条》:“酿造粪壤,大法有十。”包括:人粪、牲畜粪、草粪、火粪、泥粪、骨蛤灰粪、苗粪、渣粪、黑豆粪、皮毛粪等十种。

  • 感天皇后

    ?—1150西辽第二代菊儿罕。公元1144—1150年在位。名塔不烟。耶律大石妻。穆斯林称之为阔阳(Kuyan),为汉语“国王”一词之音变。康国十年(1143),耶律大石病死,子幼,她继位为菊儿罕,改

  • 苏执礼

    西夏人。仁宗时大臣。大庆四年(1143)任御史大夫。夏州大地裂,上言免当地租税,修缮庐舍。天盛十四年(1162)以左金吾卫上将军出使金朝。次年又使金。后升东经略使。于乾祐八年(1177)十二月再次使金

  • 范镇

    1008—1089北宋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字景仁。举进士。调新安主簿,累擢起居舍人、知谏院。尝连上十九章劝仁宗立嗣,因罢谏职,改集贤殿修撰、纠察在京刑狱,历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英宗立,迁翰林学

  • 后育

    即娥皇。娥皇或作娥盲,“盲”字讹作“育”。

  • 又称崇禹、戎禹、伯禹、大禹。一说名文命,号高密,姒姓,鲧之子。奉舜命继鲧治理洪水,以疏导方法平水治土,发展农业,在外十三年,终于成功。因功大,继舜位,为夏朝第一代王。建都之地有阳城(今河南登封告城镇)

  • 李思训

    约651—约716唐宗室。字建。高宗时,官江都令。武周时,弃官潜匿。神龙初,出任宗正卿。历益州都督府长史。开元初,进左羽林大将军,封彭国公。寻转右武卫大将军(一作左武卫大将军)。卒陪葬桥陵。善丹青,书

  • 东翰林院

    官署名。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置翰林学士后,又置此于金銮殿之西,随皇帝所在,选取便稳者,大抵召一二人至五六人不等,亦有以鸿儒硕学、经术优长、访问质疑为皇帝所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