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

学校名。清同治元年(1862)七月恭亲王奕訢等奏请在北京设立,以培养翻译人才为主要目的。隶属于总理衙门。初仅设英文馆,次年增设法文馆和俄文馆,将乾隆时所设俄罗斯文馆并入,后添设德文馆、东文馆。六年设算学馆。教习多为外国人。学生专取正途人员包括举人和恩、拔、副、岁、优贡生,及出身于此的五品以下京外各官,以三十岁为限。素常讲求天文、算学,愿入馆学习者,则不限年纪。学制八年。以外语作必修科,各国地理和史地、代数学、化学等课程分途讲求。礼拜休业时添习汉文或试作论策、翻译照会。考试分月课、季考、岁考。每三年大考一次,优者授以官,劣者降革留馆。校务初由提调主持,另有副提调、教习、助教若干。后设总教习,丁韪良任是职近三十年。学生人数始为十人,渐增至一百二十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同文馆解散,二十八年定议并入京师大学堂。

京师同文馆

猜你喜欢

  • 仆散七斤

    仆(僕)即“仆散端”。

  • 杨钊

    即“杨国忠”。

  • 王阜

    一作王追。汉蜀郡成都人,字世公。少好经学。初仕重泉(今陕西蒲城)令。章帝时为益州(治今云南晋宁东)太守。始兴学校,有政绩。著有《鸾鸟集》,久佚。

  • 韦游沟

    水渠名。又名韦游沟渎。在唐淮南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东南二里。开元中,县丞韦尹开。引江水至城郭十五里,溉田五百顷。贞元十六年(800),县令游重彦重修,民享其利,因以二人之姓而名沟。

  • 震旦博物院

    清咸丰十一年(1861)上海徐家汇法国天主堂创设。陈列法国神父韩德(Pierre Heude,1836—1902)采集的动植物珍异标本,收藏中国及欧美有关博物的珍贵书籍。霄敖 即“熊坎”。

  • 梁乙逋

    ?—1094西夏人。国相梁乙埋子。惠宗大安十一年(1085),父死,自任国相,与大将仁多保忠分掌兵权。天安礼定元年(1086)惠宗死,子崇宗三岁即位,惠宗后梁氏(乙逋妹)摄政,他继续专权。天祐民安三年

  • 绵州

    隋开皇五年(585)改潼州置,“因临绵水为名”(《元和郡县志》)。治巴西县(今绵阳市东)。辖境相当今四川绵阳、江油、安县等市、县地。大业初改为金山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绵州。天宝元年(742)改

  • 夷男

    即“真珠毗伽可汗”。

  • 添办盐

    明官府对四川*井户增收灶课盐之一种。四川灶课,洪武间已有定额。永乐二十二年(1424),福兴等井户别开小井,煎盐七万四千六十六斤,遂列入正额征收。

  • 领队大臣

    官名。清代派往新疆的驻扎大臣。伊犁将军和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下设,管理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等部游牧之事。此外,巴里坤、古城、库尔喀喇乌苏、阿克苏和英吉沙尔等城亦设,掌管各城军政要务,分别归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