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些么(麽)徒

些么(麽)徒

又作些么、些莫。唐前期称徙莫祗蛮。贞观二十三年(649)内属,隶郎州都督府(治今云南曲靖)。南诏、大理至元时称些么徒蛮。曾统治南诏、大理时东方三十七部中的弥勒部(在今弥勒)、罗伽部(在今江川)、步雄部(在今江川)、强宗部(在今澄江县阳宗)、休腊部(在今通海西城)、休制部(在今玉溪)。明、清时称撒摩都,又称白罗罗,为近代彝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 包衣昂邦

    官名。满语音译,即“总管内务府大臣”。

  • 插汉

    又译插汉儿、察罕儿。明蒙古部名。为达延汗所建左翼三万户之一。历代蒙古汗均驻帐于此。住牧地约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嘉靖中迁至辽河中下游。林丹汗死后,降附后金。清以后作察哈尔。

  • 候倍

    高车族副伏罗部西迁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立国后,副王穷奇号称“候倍”,意为“储主”。

  • 临虑

    战国韩邑,后属秦。即今河南林州市。《荀子·强国》:秦地东“在韩者,逾常山乃有临虑”,即此。西汉置隆虑县。

  • 阿者

    明清罗罗(今彝族)的一部分。分布在滇省境内广西、云南、澄江、武定、开化等府。近代弥勒、易门、双柏、新平等县彝族,有自称为阿哲濮者,汉族仍称之为“阿哲”、“阿车”,实即此称之音转。

  • 净州故城

    元净州城址。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西北25公里城卜子村。城址呈正方形,每边约长800米,西南面另接出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50米一小城,城墙残存约6米。城内原有大德十一年(1307)

  • 州告

    即“周告”。诉讼程序。指原告因控告不实被驳回后又以它事重复控告。《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州告者,其所告且不审,又以它事告之。勿听,而论其不审。”对于州告,官府不仅拒绝受理,对其失实之处还要追究

  • 虚证

    中医名词。中医辨证施治中八纲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人体的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减低或各种生理机能衰退的证候。《素问·通评虚实论》曰:“精气夺则虚。”临床表现可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不同证候。

  • 跋贺那

    见“大宛”。

  • 童子举

    见“童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