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中论

中论

书名。(1)亦名《中观论》。佛教著作。古印度龙树著,其弟子青目释,后秦鸠摩罗什译。四卷,二十七品,号称“五百颂”(实为四百四十六颂)。以宣传宇宙万有(“一切法”)本性自空,故无生、灭、断、常、同、异、来、去之区别(统称“八不”或“八不中道”)为主要内容。与《百论》、《十二门论》并称般若“三论”。为般若学之基本经典著作,中国佛教三论宗的理论来源之一。注疏甚多,有隋唐间吉藏《中论疏》十卷,《三论玄义》一卷等。(2)东汉末三国初徐干著。二卷,二十余篇。为阐明儒家经义之作。《隋书》录作六卷。今本凡二十篇。

猜你喜欢

  • 杨景贤

    元蒙古人。从姐夫姓杨,名暹,后改名讷,一字景言,号汝斋,以字行。居杭州。善弹琵琶,又善作谜语。所作杂剧十八种,今存《刘行首》、《西游记》两种,残存《玩江楼》(一说戴善甫作)、《天台梦》两种。并有散曲流

  • 兵部

    官署名。(1)魏、晋、南北朝尚书省置五兵曹(或七兵曹),设尚书为长官。十六国后燕、后秦、西秦、北凉,则称兵部。麴氏高昌置为八部之一。西魏改七兵曹为兵部,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恭帝仿《周礼》建六官,设为夏

  • 采红铜伯克

    即“密斯伯克”。

  • 嘉蔬署

    明上林苑监属曹之一。永乐五年(1407)置,设典署一人,正七品;署丞一人,正八品;录事一人,正九品。掌苑地莳艺瓜菜,以供上用。嘉靖元年(1522)革典署、录事。

  • 布势清直

    日本人。遣唐使节。大历十三年(778,宝龟九年)任送唐客大使,护送唐使孙兴进归国。次年,出发赴唐。建中二年(天应元年,781)归国。后历官兵部大辅、民部大辅、上总守。

  • 掌印给事中

    官名。清代六科主管。康熙五年(1666)改都给事中设。每科满、汉各一人。掌发科抄,稽庶政,注销各衙门文卷及发给敕书、赴任文凭,察核奏销册、文武生童学册等事。初制,满员四品,汉员七品,康熙九年,俱定七品

  • 祭酒

    官名。(1)古代贵族大夫飨宴,以长者酹酒祭神,称祭酒,后渐演为官名。汉代多用以称主管长官,如博士祭酒、侍中祭酒、军师祭酒等。三国魏加散骑常侍高功者,为祭酒散骑常侍。此后又有别驾祭酒、祭酒从事等名目。(

  • 教官试

    宋代选拔州学教授的方式。熙宁八年(1075),始用考试方法选拔州学教授。元丰七年(1084),规定试入上等为博士,中、下等为学正、学录。元符元年(1098),规定每年一试。绍兴十二年(1142)起,凡

  • 建立宗教论

    篇名。近人章炳麟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初刊于《民报》第九号。认为建立宗教要以上不失真,下有益于生民之道德为其准则。泛神论未成宗教;多神或一神教以神有人格而加以崇拜,然神非实有,崇拜亦为虚文。故

  • 肃政廉访使

    官名。元置,肃政廉访司长官,各道监司设二员,正三品。下辖副使、佥事、经历等掌地方监察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