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杨秀清答复英人三十一条并质问英人五十条诰谕
太平天国文书。杨秀清撰。清咸丰四年(1854)英使包令用“拉特勒”号舰长麦勒西(Mellersh)的名义致函东王杨秀清,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答复。太平天国四年五月二十三日(1854.6.28)杨秀清答复英人三十个问题(题目误作三十一条),内容涉及太平天国宗教、历法、考试、纪律、外交、军事、土地制度等,并向英国询问有关五十个主要是基督教方面的问题。原件现存伦敦英国档案馆。今收入《太平天国文书汇编》。
太平天国文书。杨秀清撰。清咸丰四年(1854)英使包令用“拉特勒”号舰长麦勒西(Mellersh)的名义致函东王杨秀清,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答复。太平天国四年五月二十三日(1854.6.28)杨秀清答复英人三十个问题(题目误作三十一条),内容涉及太平天国宗教、历法、考试、纪律、外交、军事、土地制度等,并向英国询问有关五十个主要是基督教方面的问题。原件现存伦敦英国档案馆。今收入《太平天国文书汇编》。
元人,土别燕氏。蒙古都元帅土薛之子。早年充忽必烈藩王府宿卫,任宝儿赤。元中统二年(1261),从世祖亲征阿里不哥,领右军大战于昔木土脑儿之地。任宣徽使。四年,进中书右丞相,与老臣宿儒商定朝廷立国制度。
粗陋之衣。汉代僮隶及贫苦者之服。《汉书·贡禹传》:“妻子糠豆不赡,裋褐不完。”颜师古注:“裋者,谓僮竖所著布长襦也。褐,毛布之衣也。”汉唐之际,庶民多所因之。《新唐书·车服志》:“士服裋褐,庶人以白。
官名。三国魏置,四品。西晋时与前军、后军、左军将军合称四军。领营兵千人,掌宿卫。西晋初属中军将军,后属领军将军(中领军)。员一人,四品。东晋兴宁二年(364),因不领营兵,罢。后复置,但不掌宫禁宿卫。
春秋末楚国人,任姓,名不齐,字选,一说字子选。孔子学生。
梵文Hetuvidya的意译。佛教名词。起源于印度的一种逻辑推理学说。公元五世纪印度哲学家无著和世亲创立。用五支(宗、因、喻、合、结)作法进行推理,称古因明。六世纪,经陈那及弟子改革后,用宗(断案)、
清内蒙古部名。明内喀尔喀五部之一。天聪二年(1628)归附后金。顺治五年(1648)置左右二旗。嘉庆间,左旗有佐领十六,右旗有佐领二十六。牧地约当今内蒙古巴林左、右旗。隶昭乌达盟。
宋时居今四川南部及贵州的少数族。部族数十,一部族为一姓。宋初以来,以龙氏、方氏、张氏、石氏、罗氏为最著,号“五姓蕃”。与宋关系密切,奉职贡,受爵命。其俗椎髻左衽,或编发,畜牧无定处,各有君长。
书名。清王定安撰。三十二卷。作者追随曾国藩多年,执弟子礼,曾国藩自号求阙,故称是名。书中分十三类编录曾国藩生平言行,对于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捻军“业绩”,处理天津教案经过,对外国侵略者的“绥柔”政策以
即“方泽”。
?—约300西晋广陵(治今江苏淮阴西南)人,字子雅。世为名族。司马昭辟为相府掾,使蜀,人饥土荒,不待报而赈贷,除名。武帝即位,拜尚书三公郎,典科举。累迁议郎,守廷尉。平吴后,诸将争功,遣校其事,以王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