骠骑将军
官名。骠亦作票。西汉武帝置为重号将军,仅次于大将军,秩万石。东汉位比三公,地位尊崇。魏、晋南北朝沿置,居诸名号将军之首,仅作为军府名号,加授大臣、重要州郡长官,无具体职掌。魏、晋、宋二品,开府者位从公,一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秩二十四班,陈一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一品下,二十三年改二品。北齐二品。北周正八命。隋朝因袭北周府兵制度,改开府府为骠骑府,置为长官,分驻各地,统领府兵,正四品上,分属十二府大将军。炀帝大业三年(607)随府改名鹰扬郎将。唐初复改鹰扬府为骠骑府,置为长官,正四品下,分属十二卫、十二军等。高祖武德七年(624)以后,先后改名统军、折冲都尉,诸卫、东宫诸率府亲、勋卫府所置改名中郎将。明朝置为正二品武散官,初授。清朝为散阶称号。初为武职中属绿营者正二品之封赠,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显大夫。
将军名号。汉武帝元狩二年始用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秩与大将军同。东汉光武帝以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三公下;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因王故位在公上。魏晋齐皆有骠骑将。梁杂号将军中有骠骑将军;陈后主以萧摩诃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北魏、北周也置,隋、唐后期为武散官,宋、金、元、明皆为武散官。见《通典·职官十六·骠骑将军》、《宋史·职官九》、《金史·百官一》、《元史·百官七》、《明史·职官一·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