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骠骑将军

骠骑将军

官名。骠亦作票。西汉武帝置为重号将军,仅次于大将军,秩万石。东汉位比三公,地位尊崇。魏、晋南北朝沿置,居诸名号将军之首,仅作为军府名号,加授大臣、重要州郡长官,无具体职掌。魏、晋、宋二品,开府者位从公,一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秩二十四班,陈一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一品下,二十三年改二品。北齐二品。北周正八命。隋朝因袭北周府兵制度,改开府府为骠骑府,置为长官,分驻各地,统领府兵,正四品上,分属十二府大将军。炀帝大业三年(607)随府改名鹰扬郎将。唐初复改鹰扬府为骠骑府,置为长官,正四品下,分属十二卫、十二军等。高祖武德七年(624)以后,先后改名统军、折冲都尉,诸卫、东宫诸率府亲、勋卫府所置改名中郎将。明朝置为正二品武散官,初授。清朝为散阶称号。初为武职中属绿营者正二品之封赠,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显大夫。


将军名号。汉武帝元狩二年始用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秩与大将军同。东汉光武帝以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三公下;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因王故位在公上。魏晋齐皆有骠骑将。梁杂号将军中有骠骑将军;陈后主以萧摩诃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北魏、北周也置,隋、唐后期为武散官,宋、金、元、明皆为武散官。见《通典·职官十六·骠骑将军》、《宋史·职官九》、《金史·百官一》、《元史·百官七》、《明史·职官一·兵部》。

猜你喜欢

  • 负弩

    汉朝亭长的旧名。《后汉书·百官五·亭长》:“亭有亭长,以禁盗贼。本注曰:亭长,主求捕盗贼。”注:“《风俗通》曰:亭吏旧名负弩,改为长,或谓亭父。”

  • 提举学事司

    官署名。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置于各路。掌一路州县学政,巡视所部学校,考察师儒,审批州军贡士以上奏于朝廷。每路选监司二人为提举学事。宣和三年(1121)罢。南宋高宗时复置。官署名。宋置,掌一路州

  • 主簿

    官名。汉朝中央及州郡官府均置,典领文书簿籍,经办事务。丞相或三公府称黄阁主簿,录省众事,职权甚重。三国魏末丞相府置,员四人。西晋初三公及位从公者加兵,始置主簿。东晋则诸公皆置,员二人。与祭酒、舍人主阁

  • 北征统军

    官名。北魏置。《魏书·房法寿传》:“(房敬宝为)奉朝请、征北中兵参军、北征统军、宁远将军。”

  • 王子侯

    汉朝诸侯王子弟封侯者。西汉初年已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又于元朔二年(前127)诏令诸侯王推私恩分子弟封邑,由皇帝制定名号,以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势力,强化中央集权。指王子被封为侯者。汉朝皇子封王,诸王

  • 群头

    官名。明朝太仆寺所辖各群群官。洪武四年(1371)曾于群牧监下置,后改置太仆寺,乃置,未入流。二十二年,改置为群长。

  • 乐师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乐师置,北周沿置。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大司乐为乐部,遂为乐部中大夫属官。员一人,掌乐官政令,听其治讼,并主持乐官的演奏。下设

  • 一齐虾喇哈番

    即“伊齐辖喇哈番”。官名,这是满语的音译,也译作“一齐下喇哈番”和“伊齐辖喇哈番”,汉名为“郎中”。详“一齐下喇哈番”。

  • 戎曹

    官署名。三国魏末相国府僚属诸曹之一,长官为属。西晋初不置,后杨骏太傅府复设,至司马伦为相国,增设掾一人。东晋罢。官名,三国魏末期相国府有戎曹,为诸曹之一,其长官称“属”,掌兵事。晋初省,后杨骏为太傅时

  • 左春坊谒者

    官名。宋太宗至道元年 (995) 置,为东宫官属,主赞引之事。三年,真宗即位,遂罢。天禧二年 (1018) 复置,乾兴元年 (1022) 仁宗即位,复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