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食田

食田

春秋晋国将田地分给士作为俸禄的形式。《国语·晋语四》:“士食田。”


西周春秋前期士可以得到封赐的食田, 以为其生活来源,如《国语·晋语四》所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春秋前期, 大夫的家臣亦有食邑或食田,如《左传·成公十七年》记“施氏之宰有百室之邑”。至春秋后期,贵族人数日增,渐有无土可封赐之势,始有无禄之公子,大夫的家臣的封邑,食田之赐亦渐转为谷禄,即使如孔子为鲁大夫,亦无封邑、禄田,而但取谷禄,如《史记·孔子世家》记“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可知战国时期普遍实行的谷录制, 是由春秋后期逐渐形成的。

猜你喜欢

  • 土药统税总局

    官署名。关于烟土税的征收,初由各省自办,其后湖南、湖北合力于宜昌设立总局,抽收土膏统捐。继而江西、安徽两省合办。清政府因两省合办较各省分办之时更见成效,又考虑到两广、苏、闽亦系云贵烟土行销之地,遂于光

  • 省政府秘书处

    省政府的内部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以秘书长为主官。掌理一切机要,撰拟保存及收发文件,编制统计及报告,记录各厅处职员之进退,典守印信、会计、庶务,及其他不属于各厅之事项。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十

  • 司功参军事

    官名。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诸卫、太子诸率、诸王府、诸州功曹参军事而置,炀帝大业三年(607)均改为司功书佐。唐高祖武德(618—626)中诸王府、玄宗开元(713—741)初诸卫、太子诸率先后复

  • 入内内侍省副都知

    宦官名。宋朝置,位在都知之下,掌供奉禁中之事。神宗时定为正六品。徽宗崇宁二年(1103),改为同知入内内侍省事。

  • 扬威护军

    官名。三国魏置。晋武帝泰始四年(268)罢此职与振威护军,改置左、右积弩将军。官名,三国魏置,掌护卫或作战。

  • 弥勤

    官名。南诏官,与爽酋、勤齐共掌赋税。

  • 大司空府

    官署名,大司空的官署,也就是司空府。《后汉书·百官志》:“世祖即位,为大司空,建武二十七年,去‘大’字。”《后汉书·承宫传》:“三府更辟,皆不应。”注:“三府谓太尉、司徒、司空府。”

  • 辟公

    春秋战国时期公卿大夫别称。《论语·八佾》:“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荀子·王制》: “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兼覆而调一之,辟公之事也。”

  • 内谒者

    官名。汉朝少府属官,掌宫中杂事。隋朝内侍省置十二员,为宦官,炀帝大业三年(607)罢;五年长秋监又置。唐朝内侍省沿置,从八品下,掌诸亲命妇朝集班序。辽朝内侍省置。金朝为内侍寄禄官,正七品。官名,秦汉称

  • 上都尚酝局提点

    官名。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置,属光禄寺,秩从五品,掌同大都尚酝局。设提点一人为主官,下设大使、副使、直长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