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名。北齐置。设丞。隶司农寺典农署。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于文类科目。永昌元年(公元689年)诏举,彭景直及第。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军政部设置,军政部撤销后改属“联合勤务总司令部”见该条。
官名。唐朝门下省符宝郎属官,置四员,流外四品,掌印符。流外官名。唐代符宝郎所属,员额四人,秩流外四品,专掌各种符。铜鱼符,发兵及易守长用之;传符,给邮驿通制命用之;随身鱼符,用以表明官员等级;木契,为
监狱名。宋置,由殿前司主管,拘禁殿前司所属犯罪军官与士兵。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即指京官外用。其例始于顺治十年(1653),以少詹事等官外用为司、道。后又定为: 詹事、侍读学士、中允、编、检可外用布政使、按察使、参政、副使等官。康熙二十五年(1686)翰林官外
官名。元置,为通政院的副长官,见“通政院”。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工部中大夫属官,正一命。
官名。①殷朝五官之一。《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郑玄注: “此亦殷时制也。”②西周掌百官狱讼刑罚之官。《牧簋铭》: “王若曰: 牧,昔先王既命汝乍司士,今余……
又名“邸抄”、“邸报”。因抄录揭示于宫门之外,故名。详“邸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