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长史掾史

长史掾史

官名,此为长史和掾史二官的合称。长史为官府、军府的属吏之长,战国末年秦有此官,李斯入秦即任此职。《史记·李斯列传》:“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汉承秦制,西汉时丞相、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皆置长史,为事务长官。西汉将军府也置长史,为幕僚之长。东汉太尉属官有长史,掌诸曹事。司徒、司空的属官也有长史,其职与太尉之长史类同。将军府也置长史,有的还带兵,称将兵长史。两汉边郡也置长史,为太守佐官,出领边防兵。魏、晋、南北朝多沿汉制。唐代十六卫多置长史,掌判诸曹事。

掾史:1、掾史为一官。东汉大将军府、骠骑将军府置兵曹掾史,掌兵事;廪假掾史掌廪假,相当州郡诸曹中的掾。2、掾史为二官,汉朝州郡分曹办公,掌管一曹事务的正职称掾,副职称史,泛称掾史。汉代公府也分曹办公,掌管一曹事务的正职称掾,副职称属,泛称掾属,也有掾史属并设的。见《后汉书·百官志》。魏晋南北朝多沿置。3、元代的掾史,均为掌文书的官吏,非掌一曹事务。(见《元史·百官志》。参看“长史”、“掾史”条。)《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刘苍传》:“及(显宗)即位,拜(刘苍)为骠骑将军,置长史掾史员四十人,位在三公上。”

猜你喜欢

  • 同知制国用司事

    官名。元置,为制国用司的副长官,见“制国用司”。

  • 都大提点坑冶铸钱

    官名。北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始置,资序同提点刑狱。后省。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复置,后又省。孝宗淳熙二年 (1175)再置。掌坑冶铸钱之事。参见“提点坑冶铸钱公事”。

  • 一品大夫

    “一品大夫”是“光禄大夫”的别称。清朝文官散阶正一品称“光禄大夫”,所以“光禄大夫”在清朝又别称“一品大夫”。汉朝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俸比二千石,掌论议。东汉光禄大夫,也俸比二千石,掌顾

  • 翊二府

    官署名。唐朝左右卫所领内府五府之一,置中郎将总府事,左、右郎将副之,下领兵曹参军、校尉、旅帅、队正、副队正及近卫卫士翊卫等属,掌宿卫,号称内仗,极受亲信。

  • 馈人

    官名。主饮食之官。春秋时晋国置。《左传·成公十年》: “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杜预注: “主饮食之官”。官名。春秋时晋国设置。《左传·成公十年》:“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注: “馈人,主

  • 楷书手

    吏职名。唐朝中书省、秘书省以及弘文馆、史馆、著作局、崇文馆、太子司经局皆置,四、五人至八十员不等,皆流外勋品,掌誊写文书,与楷书之区别待考。流外官名。隋炀帝时于秘书省置楷书郎,秩从九品。唐改称楷书手,

  • 详断习学官

    官名。北宋神宗熙宁七年 (1074) 始置,隶大理寺,掌助理详断官之事。在任满二年以上。通计历任成四考,有举主二人,即转合入京朝官。

  • 抚军长

    官名。1916年,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西南护国军在广东组织军务院,推唐继尧为抚军长,总理院务。因唐继尧在云南,便以抚军副长岑春煊代行抚军长职权。民国五年(公元1916)设置,见“护国军军政府军务院”。

  • 中安宫

    宫名,汉哀帝太后居之,置少府、太仆,秩皆中二千石。《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傅昭仪》:“帝太后称中安宫……各置少府、太仆,秩皆中二千石。”

  • 太府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太府司次官,员一人,佐其统太府事务,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