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周朝王畿内遂所属的行政单位。以里宰主之。春秋战国时为乡属行政单位。春秋齐国分国为五乡,乡属有州、里,里亦为军事组织单位。战国时秦国所设以里典主之。汉朝为县以下基层行政单位。城、乡均有。通常一里百家,以什伍编制,由里正、里魁主之,检察善恶。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又改京都诸坊为里。唐朝以百户为里,里有正。明朝自洪武十四年(1381)规定,凡居处相邻之一百十户为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里长,其余一百户为十甲,每甲十户。


古代的行政单位,即户口编制单位。1、夏以七十二家为一里,见《广雅·释地》。

2、周以二十五家为一里,其官称里宰,掌里之政令、人口、六畜、兵器等,见《周礼·地官·里宰》。到东周,又有一百家为一里之说,见《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疏。

3、秦汉百家为一里。《后汉书·百官五·里》:“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

4、北魏以二十五家为里,见《魏书·食货志》。隋沿其制。

5、唐以一百家为里,里置里正,主里之政令,见《通典·食货三》。

6、明一百一十户为里,以交丁粮多的十户轮流为里长;里长,掌里之政令。

猜你喜欢

  • 录科

    清代科举之制, 凡生员科试一、二、三等前五名或十名准送乡试外,其余因故未考者,以及在籍之监、萌、贡生名不列于学宫,不考科试者,均须由学政考试录科,及格者方能参加乡试。

  • 掌盐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载师中大夫属官,掌海盐、池盐、形盐、饴盐等四盐的生产、交易及征税。于每产盐地各设一人以掌之,下设掌盐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邮政司郎中

    官名。清末邮传部邮政司主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二人,正五品,奏补。掌主本司事务。

  • 楖人

    官名。《周礼》冬官之属。周朝置。掌精工雕凿木器的工官。《周礼·冬官·考工记》:“刮摩之工:玉、楖、雕、矢、磬。”

  • 包衣摆牙喇

    满语。指清朝由内府佐领之精兵组成的“护军”。

  • 父任

    因父亲为官,儿子被任命为某官。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因为他父亲当官,上级给予照顾,便给了他个官做。《史记·汲郑列传》:“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汉书·苏武传》:“武字子卿,

  • 帐房

    清代知县幕宾名。掌理出纳钱物。

  • 军事编制单位。清代绿营兵制,以汛为标、协、营以下的一级编制单位,由千总、把总统领。参见“绿营兵”。

  • 三吏

    周朝王室三位大臣。一说为三公。一说为三卿。一说即三事大夫。《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于三吏,礼之如侯伯克敌使大夫告庆之礼,降于卿礼一等。”杜预注:“三吏,三公也。”

  • 县政府教育科

    县政府内部分科之一。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裁教育局后置,以科长为主官。掌理公私立学校的设置监督、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师资检定训练、私塾改良及管理文化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