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部都尉

部都尉

官名。自秦至汉武帝初,边境诸郡有的只设都尉,不置郡守,颇与东汉的属国相似。武帝以后,为了加强对新开辟地区少数民族的统治,边郡均置太守,而且往往分部设置都尉,各典一区(若干县)武事。见于《汉书·地理志》者, 会稽有西、南(《太平御览》一七一《州郡部》引《汉地志》作东)两部都尉各一人;广汉有都尉及北部都尉各一人;牂柯有都尉及南部都尉各一人;陇西有南部都尉一人(此外当另有都尉);武威有都尉及北部都尉各一人;张掖有都尉二人,又有肩水都尉一人;酒泉有东、西、北三部都尉各一人;敦煌有中部都尉一人(此外当另有都尉);北地有北部、浑怀都尉各一人;上郡有匈归都尉一人,又有北部都尉二人;西河有南、北、西三部都尉各一人;朔方、五原、云中、定襄、代郡、辽东均有中、东、西三部都尉各一人;雁门、上谷、辽西均有东、西部都尉各一人。此外,还有蜀郡西部两都尉, 见《史记·西南夷列传》;金城有西部都尉,见《汉书·赵充国传》。东汉边郡所设的部都尉,其见于《后汉书》者有辽东西部(见《和帝纪》)、安定(见《傅燮传》)、陕西南部(见《马防传》及《西羌传》)、金城西部(见《和帝纪》及《西羌传》)、张掖居延(见《郡国志》)、广汉北部(见《郡国志》及《安帝纪》)、蜀郡西部(见《郡国志》、《安帝纪》及《西南夷传》)、犍为南部(见《郡国志》及《安帝纪》)、益州西部(见《明帝纪》及《西南夷传)、九真(见《桓帝纪》、《南弯传》及《魏朗传》)、交阯(《见胡广传》)、会稽东部(见《顺帝纪》),、会稽西部(见《任延传》),共十三部都尉。部都尉佐太守分部主武事,兼主屯田之事。以东汉张掖部都尉为例,其所属武职,属于候望系统的有候、塞尉、候长、燧长;属于屯兵系统的有城尉、千人、司马;属于屯田系统的有田官;属于军需系统的有库令、丞与仓令、丞;属于交通系统的有邮驿亭长与关啬夫等。此外,自东汉中叶以后,部都尉与属国都尉亦管理辖区内的县政,如郡之统县。《宋书·百官志下》说:“汉末及三国多以诸部都尉为郡。”三国西晋时期,仍有部都尉与属国都尉,“都尉名称之可考者三十余,而都尉经改为郡者二十有五” (见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卷上第三章《郡尉》)。而南朝时仅存一沅头都尉,亦于陈文帝时废。

猜你喜欢

  • 右走马

    官名。 周朝置。 掌养马。 《元年师兑��》:“王呼内史尹册令师兑疋师龢父辞左右走马、五邑走马。”参见“走马”。

  • 侍右侍郎

    官名。南宋光宗绍熙三年 (1192) 始置,以他官兼摄,掌侍郎右选之事。官名。宋置,见“吏部侍郎”。

  • 盐引批验所提领

    官名。元代都转运盐使所属的盐引批验所,在大使之上设提领一人,秩正七品。参见“盐引批验所大使”。

  • 钩盾署令

    官名。即钩盾令。

  • 南院大王

    官名。辽朝置。北面官,南大王院长官。天赞元年(922),太祖以迭剌部强大难治,分为北、南二院,以耶律绾思为南院夷离堇。太宗会同元年(938),改称“南院大王”。官名。辽置,为南大王院的长官。见“南大王

  • 第二不领人酋长

    官名。北齐置。原称第二不领民酋长,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视五品。

  • 林庙守卫司百户

    官名。清朝衍圣公所属之职官,负责孔庙之守卫事。正七品。由衍圣公保举题授。清朝在孔子墓地设林庙守卫司百户,负责守卫孔子林庙墓地,品秩相当卫守备。见《清史稿·职官二·衍圣公》。

  • 营构东宫都将

    官名。北魏置。掌东宫的营建事务。卢同自司空谘议参军兼司马迁此。见《魏书·卢同传》。

  • 大理分院

    官署名。清末大理院分设机构。宣统二年(1910)颁《法院编制法》,规定距较远或交通不便之省份得于高审厅内设大理分院。次年,大理院奏请于甘肃、四川、云南、广东四省筹设,辖地如总督。未及成立,清亡。

  • 车驾司主事

    官名。明朝始设此官,为车驾司官员之一,与车驾司郎中、车驾司员外郎共同掌管鹵簿、仪仗、禁卫、驿传、厩马等事。清朝沿用明朝官制,也设此官,他与车驾司其他官员共同掌管驿传、邮符、牧马等事;清朝末年废。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