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问使
官名。南宋为向金及蒙古求和、议和所派使臣。
官名。南宋为向金及蒙古求和、议和所派使臣。
官署名。渤海国置,右六司支司之一,置郎中、员外,以主其事。
官署名。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置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监工数员。掌宫中沐浴。官署名,明设此官署,为明代二十四衙门之一,掌沐浴之事。《明史·职官三·四司》:“混堂司,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监工无定员,掌沐
太常寺之别称。
唐代宦官或武臣所领宫廷机构,唐人通称为二十四使司,但使名却难以确指,散见于文献的内诸使,掌皇室庄田的有庄宅使、宫苑使、内园使、洛苑使,掌声色玩好的有教坊使、五坊使,掌宫廷作坊的有中尚使、内作使、文思使
使职名。主盐务。唐中宗景云四年(710)始置,以浦州刺史充关内盐池使,玄宗先天二年(713)强循除豳州刺史,充盐池使,主管盐州池务,开元十五年(727) 兵部尚书萧嵩除关内盐池使,此后朔方节度使常带盐
官署名。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九月,置司中庆路(今云南昆明)。三十年二月罢。大德元年(1297)复立,监治云南各路、州,隶陕西行御史台。设使二员(正三品)、副使二员(正四品)、佥事四员(正
官名,王莽置,为大司空的属官,位孤卿。见《汉书·王莽传》。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典之一。属尚服局。员二人,从七品,唐改正七品,为司饰之佐。协掌中栉、膏沐之事。宋沿置,属尚书内省,金、明悉如唐制。宫中女官名。见“司饰”。
官名。北宋前期置,员一人,以朝官充任,总领三司都磨勘司之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随三司废。
散官名号。明洪武十年(1377)置,以授光禄司卿中庖人出身者。三十年改司为寺,官制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