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转运司

转运司

官署名。亦称转运使司。宋朝诸道(路)皆置,均调一道(路)租税以供国家支用,以转运使、副使主其事,兼分巡所部,监察官吏能否,其属有转运判官。辽朝置山西路都转运使司及奉圣州、蔚州、应州、朔州、保州转运使司,各设转运使、副使、同知转运使、转运判官掌其事,属南面财赋官。西夏亦仿宋制置,西夏语音“怀酩罗”,其都转运司属中等司,三品;边境转运司属下等司,四品。金朝于中都路置都转运司,其余各路置转运司,设使、同知、副使、都勾判官、户籍判官、支度判官、盐铁判官、都孔目官及知法等官,掌本路税赋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上京路、北京路亦曾短期设过都转运司。章宗泰和八年(1208)以其权轻,州县不畏,不能规措钱谷,遂加强其职权。诸路转运使由按察使兼任,同知转运使由按察司副使兼任,转运副使由签按察司事兼任。个别地区转运使兼任按察副使。


官署名。辽金皆置,掌转运粮食等。辽代在山西、奉圣州、蔚州、应州、溯州、保州等地置转运司。其官有转运使、转运副使、同知转运使、转运判官等。见《辽使百官志四转运司》。金代的转运司不掌河仓漕运,漕运另有漕运司,而掌税赋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见《金史百官三都转运司》及注。

猜你喜欢

  • 功曹令史

    官名,汉置为大司马属官,掌选署功劳等。《后汉书·王霸传》:“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度河北。”

  • 里行

    监察御史里行、殿中侍御史里行等简称。官名。唐宋皆置,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都不是正官,无员限数。

  • 羽直

    官名。南朝宋人对北魏“羽真”的异称。

  • 御营都统所

    官署名。辽置,属北面行军官。设御营都统以统领御营军队。

  • 鹿鸣苑

    官署名。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置,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之一。属涿鹿监。设圉长一人,从九品,下分各群,设群长,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十八年并入太仆寺。参见“涿鹿监”。

  • ① 副手,副职。《左传·成公十三年》:“孟献子从王以为介而重贿之。”《昭公元年》: “任举为介。”②官名。使臣随从官员。又称“行介”。周朝置。《周礼·秋官·大行人》: “介五人”。《韩非子·八经》:“

  • 尚书行台

    官署名,东汉置尚书,总领政事。三国曹魏,在京都以外置尚书分台,称尚书行台。《三国志·魏书·陈泰传》:“诸葛诞作乱寿春,司马文王率六军军丘头,泰总署行台。”其后,晋置,北魏置,称大行台,隋有行台省,唐初

  • 礼部左参议

    官名。清末礼部属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 置。左、右各一人,正四品,简任。佐尚书、侍郎奉行典礼,审议各司重要事务,总核征收地租及一切公产等。宣统三年 (1911)礼部改典礼院,遂省。

  • 行人司左右司副

    官名。为行人司的副长官,见“行人司”。

  • 太仆丞

    官名。秦、汉、魏、晋、南朝为太仆副贰,协掌车舆马政,管理本署事务。西汉员二人,秩千石。东汉员一人,秩比千石。魏、晋沿之,七品。南朝宋七品,梁三班,陈八品、六百石。北魏增置少卿为太仆之副,丞居其下,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