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转运使

转运使

官名。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 以裴耀卿为江南淮南转运使,掌东南水陆运输。后又置诸道转运使,掌全国粮谷调拨。安史之乱后又于各地置巡院。因其转运力资多来自盐铁收入,故常兼盐铁使,合称盐铁转运使,常由宰相兼任,为唐后期中央最高财政长官。宋初设随军转运使、水陆计度转运使,供办军需。太宗以后分设于各路,演变为地方高级长官,经度一路财赋,监察各州官吏,奏报官吏违法、民生疾苦。选朝官以上充任,若两省五品以上官充任则称都转运使。辽朝山西路都转运使司及诸州转运使司,均设为长官,属南面财赋官。金朝亦设,正三品,掌税赋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参见“转运司”。


官名。唐置,掌粮食财货的转运,有都转运使和转运使,职务大体相同。见《新唐书·食货志三》。宋朝有都转运使、转运使,掌经度一路或数路财赋,并有督察、刺举地方官吏的权力;后兼理边防、治安、钱粮,成为州府以上的一级行政长官。见《宋史·职官七·都转运使》。辽代在山西、奉圣州、蔚州、应州等地置转运使。见《辽史·百官志四·转运司》。金代也置转运使。见《金史·百官三·都转运司》注。

猜你喜欢

  • 珍馐署

    官署名。明清光禄寺所属之机构。明洪武八年(1375)置,隶光禄司。三十年改隶光禄寺。设署令一人,丞一人,监事一人,洪熙元年(1425)南京光禄寺亦置,设官略同。掌供宫膳肴核之事。清顺治元年(1644)

  • 差委

    ①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乃任用官员方法之一。由皇帝钦派称差,由各衙门堂官及各省督抚等所派称委。凡学政等限年期满更换之差,均请旨简派,各衙门所属无额缺官员,均由本堂官派委。② “差委侍卫章京”之简称。

  • 卜人师

    官名。同“仆人师”。春秋战国置。仆人的官长。《礼记·檀弓上》: “扶君,卜人师扶右,射人师扶左。”郑玄注: “卜当为仆声之误也。”

  • 朝士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朝见臣子议政处外朝的法禁刑罚。《周礼·秋官》:“朝士,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 右九棘

  • 大内令

    官名。汉景帝时置,与大农令为平行的官,详见“都内令丞” 。

  • 军资库

    官署名。宋朝置于各州,掌收储本州钱物,以供本州、本路军兵衣赐之用。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令州县诸司所入一金以上皆入军资库,以使取之于民者尽归于官。

  • 万户

    官名。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金太祖时于都统下置,统领猛安、谋克。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废罢。蒙古成吉思汗建国,封右、中、左三万户,分领属下军民。元朝建立后,于中枢及各路置万户府,以统兵多少分上、中

  • 北部给事

    官名。北魏置,为内廷派驻北部曹的官员,佐理曹务,并负有监察之责。《魏书·尧暄传》:“(吕) 受恩为侍御中散,典宜官曹,累迁外都曹令,转北部给事,秦州刺史。”从三品上,孝文帝太和(477—499) 改制

  • 北皮室详稳

    官名。辽朝置,为北面军官。北皮室军长官。多以勋戚及亲信大臣任之。

  • 左谏议大夫

    官名。秦以来有谏议大夫。唐德宗贞元四年(788 ),分置左、右,各四员。左隶门下省,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宪宗元和元年(806)罢左、右之号,武宗会昌二年(842 )复分置左、右。初为正五品上,后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