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裨将

裨将

官名。即副将,相对主将而言,亦称裨将军。《汉书·项籍传》: “籍为裨将。”颜师古注: “裨,助也,相副助也。”战国秦汉皆置。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击匈奴,从征之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赵建、后将军李广、强弩将军李沮、轻车将军李蔡等皆称裨将。


官名,即副将,也称裨将军,大将的属将,位在偏将之下校尉之上。战国时赵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斥兵斩赵裨将茄。”胡三省曰:裨将,副将。《汉书·项籍传》:“梁为会稽将,籍为裨将。”“羽使从兄子项它为大将,龙且为裨将救齐。”注:“师古曰:裨,助也,相副助也。”《汉书·韩信传》:“令其裨将传餐。”《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乃遣邓禹率六裨将引兵而西,以乘更始、赤眉之乱。”

猜你喜欢

  • 麴案

    官署名。北宋前期三司置,分属户部,掌榷酤、官麹之事,以本部都孔目官以下领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随三司废。

  • 内侍省入内内侍班院

    官署名。宋太宗时置,为宦官机构。真宗景德三年(1006),改为入内内侍省。参见“入内内侍省”。

  • 小可汗

    官名。西突厥处罗可汗立,置二人,分统所部。

  • 采捕衙门

    官署名。清朝内务府所属之机构。掌理所属武职官之铨选任用及打牲、捕鱼之事。顺治十八年(1661)裁尚膳监,改用今名。设郎中三人、员外郎六人、催总四人,分办所属事务。所属有吉林“打牲乌拉处”等机构。康熙十

  • 干官

    宋朝干办公事省称。参见“干办公事”。

  • 月参官

    即按规定每月参拜皇帝一次的官员,称月参官。参看“月参”条。

  • 纂修

    官名。明朝置。凡修实录、宝训及史志等书,皆置纂修官若干人,实任秉笔,众手成书。初,杂用部院、外官及山林隐逸之士,天顺(1457—1464)后多用翰林院及詹事府官,成化(1465—1487)后则多用翰林

  • 掌膳署

    见“典膳署”。

  • 玄坛丞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道观为玄坛置,为玄坛监之副职。

  • 河东局丞

    官名。北齐置。见“河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