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虞候

虞候

官名。①掌山泽之利的官员。《左传·昭公二十年》: “薮之薪蒸,虞候守之”。②北朝魏、齐、周皆置。《北齐书·莫多娄贷文传》:“中兴(531—532)初,除伏波将军、武贲中郎将,虞侯大都督”。“子敬显”,位至领军将军,恒检校虞候事。”③唐朝东宫置左、右虞候,位列诸率,掌斥候伺非。④唐朝方镇皆置,为衙前之职,又称“军候”,并有左、右及马军、步军之分,诸州又有衙前虞候等名目。⑤宋朝禁军诸直、诸都皆置,位将之下,为禁卫官。


官名。1、掌山泽的官。《左传·昭公二十年》:“数之薪蒸,虞候守之。”疏:“水希曰薮,则数是少水之泽。立官使之候望,故以虞候为名也。”

2、掌侦察巡逻的官。隋东宫设左右虞候,各置开府一人,掌斥候伺非。见《隋书·百官下·左右虞候》。

3、掌不法的官。唐代后期方镇置都虞候、虞候,皆主不法。

4、禁卫官。五代时殿前司、侍卫司置都虞候、虞候,为禁卫官。宋沿其制。

5、侍从官。宋代大官僚雇用的侍从官也称虞候。见宋代吴自牧《梦梁录·雇觅人力》。

猜你喜欢

  • 国会全院委员会

    (1)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与北洋政府初期的临时参议院所设委员会之一,由全体参议员组成。(2)北洋政府时期国会参众两院内部各委员会之一。全院委员会分别由参议院与众议院全体议员组成,开会时由议员互选委员长与

  • 右骁卫大将军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右备身府为右骁卫,置为十二卫大将军之一,正三品,总府事,并统诸扬府。唐朝沿置,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称右武威大将军,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右骁卫大将军。德宗贞元

  • 觉义

    分见“左觉义”、“右觉义”。

  • 女绣锦将军

    女官名。太平天国女职同官之一,属女绣锦营,官阶为职同将军。

  • 生券军

    元军名。南宋之制,对于戍边或实战的军士,于领俸的口券——熟券之外加发一种口券,称为生券,凭生券可另支一份军饷,一般均折钱付给。仅得熟券的军队称为熟券军,加得生券的军队称为生券军。生券军的军士多较年轻,

  • ①官名。殷朝始置,掌管家务和家奴。西周、春秋沿置,为王室总管·掌王家内外事务,传达君王王后之命。后为官吏通称,百家之长称太宰或冢宰,卿大夫家臣之长称家宰,卿大夫采邑总管称邑宰,都邑长官如中都宰,以及膳

  • 司寂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为春官府典命下大夫属官。北周沿置,后改典命为大司礼,遂隶大司礼,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大司礼为礼部,又为礼部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佐司寂上士掌国内僧尼寺院事务。武帝建

  • 册授

    官制术语。唐制,凡三品以上官员,由皇帝当面册封,称册授。唐制,除授三品以上官称册授。见《资治通鉴·唐纪》“景云元年”条。

  • 右武候将军

    官名。隋朝十二卫将军之一,置二员,从三品,为左右武候大将军副贰; 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名右候卫将军。

  • 东水氏

    共工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见“共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