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
官名。西周始置,《周礼》夏官之属有虎贲氏,为宫中卫戍部队将领,掌王之出入仪卫之事。春秋战国沿置。汉朝属中央禁卫军。原名期门,武帝置,平帝元始元年(后1)更名虎贲郎,由虎贲中郎将率领,职掌宿卫,禁卫皇宫。东汉、魏、晋、南北朝皆置。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495),选天下武勇之士十五万人为羽林、虎贲,以充侍卫。次年,以代迁之士皆为羽林、虎贲。武人挽上格者为羽林,次格者为虎贲。除担任侍卫外,也常奉命出征,或赐与大臣充作仪仗,作为对大臣的特殊优遇。至唐始废。唐人为避讳,亦称武贲。
官名,周朝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贲同奔,如虎之奔,言其猛速。《尚书·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国语·鲁语下》:“天子有虎贲,习武训也。”汉武帝时有虎贲校尉,为八校尉之一。汉平帝时有虎贲郎和虎贲中郎将,掌宿卫。东汉时虎贲郎又分中郎、侍郎、郎中、节从等,属虎贲中郎将,掌值班宿卫。见《后汉书·百官二·光禄勋·虎贲中郎将》,参看“虎贲中郎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