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年老辞官。《左传·隐公三年》: “桓公立,乃老。” ②上公,元老大臣别称。《礼记·王制》: “属于天子之老二人。”郑玄注: “老,谓上公。”③官名。战国秦置。即乡官伍老。《睡虎地秦墓竹简 ·傅律》:“典,老弗告,赀各一甲。”


1、公卿自称天子之老;五伯对下属诸侯称天子之老;诸侯的使臣出使于诸侯国,自称寡君之老。《左传·昭公十三年·晋人将寻盟》:“天子之老请帅王赋。”孔颖达疏:“是卿士称老也。”又云:“《曲礼》云:五官之长曰伯,自称于诸侯曰天子之老。”“诸侯使人于诸侯,使者曰寡君之老。”见杨伯峻著《春秋左传注·昭公十三年·晋人将寻盟》。

2、国三老的省称。《后汉书·礼仪志上》:“养三老、五更之仪,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讲师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为老,次一人为更也。”注:“卢植《礼记》注曰:选三公老者为三老,卿大夫之老者为五更。”

猜你喜欢

  • 直隶清吏司郎中

    官名。简称直隶司郎中。清朝刑部所属直隶清吏司长官。乾隆六年(1741)设。满、汉各一人,正五品。掌司事。光绪三十二年(1906),刑部改为法部,遂裁。

  • 显信将军

    官名。北齐置,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六品。武官名。北齐设置,用以褒赏勋庸,秩正六品下。

  • 前侍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属官,分置左、右,皆正 二命。亦称“前侍二命士”。领前侍下士,负责御寝南门的警卫,披银甲,左执狮子环、右执象环长刀,刀用银饰。隋文帝开皇

  • 大行台尚书仆射

    官名。北魏置,多省称为大行台仆射。为大行台次官,佐大行台尚书令掌管大行台事务。《北齐书·赵郡王琛传》: “高祖将谋内讨,以晋阳根本,召琛留掌后事,以为并、肆、汾大行台仆射(时高欢为大行台),领六州九酋

  • 判度支司

    官名。北宋前期置,见“度支司”。

  • 执讯

    官名。春秋时郑国置。掌通讯联络。《左传·文公十七年》: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杜预注:“执讯,通讯问之官。”孔颖达疏:“使执讯,使之行适晋也。与之书,与此执讯书,令持以告宣子。”官名。

  • 南武库令

    官名。南朝梁、陈分“武库令”置,为南武库署长官。梁一班。

  • 直长

    官名。北魏始置,为皇帝近侍亲信。间有左、右之分,多以他官兼领。北齐时门下省领左、右局,置左、右四人,从五品。隋唐五代亦置。一为殿中省所领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所置,无定员,秩正七品上,

  • 并省录尚书事

    官名。北齐置。总管设在晋阳的并州尚书省事务。《北齐书·高祖十一王传》: “自孝昭、武成时,车驾还邺,常令(高)湝镇晋阳,总并省事,历司徒、太尉、并省录尚书事。”其职掌与“录尚书事”略同。

  • 锦衣卫后所指挥使

    官名。明置,见“锦衣卫中所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