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帐督
官名。三国吴置。统禁军绕帐兵,负责宿卫侍从,地位颇重要。孙邻以豫章太守,步阐以西陵督皆召入都为此。
官名,三国吴置,掌领禁军绕帐兵宿卫侍从。《三国志·吴书·孙邻传》:“在郡垂二十年,讨平叛贼,功绩修理。召还武昌,为绕帐督。”
官名。三国吴置。统禁军绕帐兵,负责宿卫侍从,地位颇重要。孙邻以豫章太守,步阐以西陵督皆召入都为此。
官名,三国吴置,掌领禁军绕帐兵宿卫侍从。《三国志·吴书·孙邻传》:“在郡垂二十年,讨平叛贼,功绩修理。召还武昌,为绕帐督。”
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属浙江道之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三至五人,后增至十人。南京都察院亦设二人。皆秩正七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乾隆十四年(1749)定制设掌印御史满、汉各一人。
官名。清末弼德院属官。宣统三年(1911)设。专任六人,兼任四人,请简。掌佐顾问大臣办理本院审查纂拟事件。
僧官名。清朝喇嘛教司教官。京师雍和宫、承德普宁寺均设,称总堪布,位于呼图克图之下。亦有派往伊犁之掌教堪布、派往四川懋功广法寺之堪布各一人。又,西藏达赖喇嘛及班禅喇嘛之高级侍从亦称堪布,负责监督各僧官。
官名。北魏置。《周书·周惠达传》:“正光(520—525)中,(肖) 宝夤为关西大行台,又假(冯)景陵江将军,领大行台都令史,从宝夤征讨。”职掌同尚书都令史。参见“大行台”。
官号。唐太宗时,召名儒学士草拟诏令,犹未有号。高宗乾封 (666—668) 以后,弘文馆直学士刘祎之,著作郎元万顷,左史范履冰、苗楚客,右史周思茂、韩楚宾等,皆召入禁中,密令参决朝政,以分宰相之权。因
清朝州县学官之别称。
官名。元置,为中尚监的佐官,见“中尚监”。
官名。北齐置。太子门下坊殿内局副长官,员四人,从六品。隋及唐初沿置,随局改属太子门下坊内直局,员二人,从六品下。亦作“太子内直副监”。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丞。
古代武官所戴之冠,亦称武冠。相传为战国时赵惠文王所制,故名。或以为秦朝御史所戴法冠即此。汉朝以后侍中、中常侍亦戴此冠。后代或有沿用。晋朝亦名武冠,详见“武冠”。
官名,汉魏时东夷女王国所属伊都国之官。《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伊都国,官曰尔支,副曰泄谟觚、柄渠觚……郡使往来常所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