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端明殿学士

端明殿学士

官名。五代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926)置,掌四方书奏,多由翰林学士充任,班在翰林学士之上。北宋初沿置,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980) 改文明殿学士,后不复除授。仁宗明道二年 (1033)复置,与文明殿学士并存。神宗元丰 (1078—1085) 中,自曾孝宽始,或以前任执政为之。初无品级,元丰改制始定为正三品。徽宗政和四年 (1114) 改为延康殿学士,南宋高宗建炎二年 (1128) 复旧名。后签书枢密院者多带此职。与诸殿学士同掌出入侍从,以备顾问。


官名。五代后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明宗初即位,每有四方书奏,多令枢密使安重诲进读,不晓文义。于是孔循献议,设端明殿学士,命冯道等为之,位在翰林学士之上。宋初沿置,掌出入侍从,以备顾问。后随殿名改为文明殿学士。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改承明殿为端明殿,复置端明殿学士,位在翰林学士之下。元丰中,始以前任执政曾孝宽与现任执政王安礼为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改为延康殿学士。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复旧名,其后任签书枢密院事者多兼领之。

猜你喜欢

  • 行枢密院参谋

    官名。辽朝北面官,行枢密院官员,在右林牙下。

  • 监国

    古代皇帝外出,或诸侯国的国君外出,由太子留守,处理国政,叫做监国。《左传·闵公二年》:“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之。”三国吴也用亲信大臣监国。以后也有以诸王监国的,如五代后唐明宗

  • 接伴副使

    见“馆伴使”。

  • 雄威将军

    见“十雄将军”。

  • 知北院贴黄

    官名。辽朝置为北面官,北枢密院官员,低于北院林牙。官名。宋制于奏状意有未尽,摘要别书于后,称为贴黄。辽于北枢密院置知北院贴黄,掌奏状贴黄之事。

  • 掌班

    官名。明朝宦官特务组织东厂置,无定员。高级宦官如各监、司、局掌印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随堂太监的私臣中亦置。

  • 观文殿大学士

    官名。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始置,以宠待旧相。其后,宰相善罢而不除使相者例加此职,以罪黜免者则否。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定为从二品。掌出入侍从,以备顾问,无官守,无典掌,而资望极高。

  • 教堂帅

    官名。南朝宋明帝定后宫女官时置,无定员,六品。

  • 王府仪卫正、仪卫副

    官名。明置,见“王府仪卫司”。

  • 修撰官

    官名。唐玄宗开元(713—741)中集贤殿书院置,无常员,以他官兼,天宝(742—756)以后,史馆亦置,掌修史,以登朝官领史职者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