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祭酒

祭酒

官名。①古代贵族大夫飨宴,以长者酹酒祭神,称祭酒,后渐演为官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司马贞《索隐》: “礼食必祭先,饮酒亦然,必以席中之尊者一人当祭耳,后因以为官名,故吴王濞为刘氏祭酒是也。而荀卿祭三为祭酒者,谓荀卿出入前后三度处列大夫康庄之位,而皆为其所尊,故云‘三为祭酒’也”。汉朝多用以称主管长官,如博士祭酒、侍中祭酒。军师祭酒等。三国魏加散骑常侍高功者,为祭酒散骑常侍,此后又有别驾祭酒、祭酒从事等名目。②王府、公府属官。西晋始置,称东阁祭酒、西阁祭酒、亦因主阁内事,故有其名。隋唐沿置。③国子监(学)长官,即国子监祭酒,西晋始置,历朝沿置。详见“国子祭酒”。④东汉末张鲁五斗米道置,各领部众。多者号治头大祭酒。


1、官名。古时宴饮必推一年长德高者一人举杯先祭,称为祭酒,后为官名。西汉时置六经祭酒,秩上卿;东汉置博士祭酒,秩六百石,为五经博士之首。见《后汉书·百官二·博士祭酒》。晋武帝咸宁四年立国子学,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见《晋书·职官志》。南北朝时,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北齐皆置国子祭酒。隋朝初称国子祭酒,为国子寺长官,统国子、太学、四门、书算学。见《隋书·百官下·国子寺》。隋炀帝即位,改国子学为国子监,改国子祭酒为国子监祭酒。自此以后,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都置国子监祭酒。见《历代职官表·国子监》。到清朝末年废。

另外,东汉时县有学官祭酒。《后汉书·刘宽传》:“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汉碑中有文学祭酒,校官祭酒。见《历代职官简释》。

2、在同职中,功高者为祭酒。《后汉书·百官志三》:“侍中,比二千石……本有仆射一人,中兴转为祭酒。”在公卿州郡的佐官中,功高者为祭酒。无固定职事,备参谋顾问之佐官中的尊者称祭酒。《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嚣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以前王莽平河大尹长安谷恭为掌野大夫,平陵苑逡为师友,赵秉、苏衡、郑兴为祭酒。”《后汉书·邓寇列传》:“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舋关中……于是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引而西。”

3、东汉末年五斗米教张鲁教官名,其各领部众,称为祭酒,部众多者称大祭酒。《三国志·魏书·张鲁传》:“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

猜你喜欢

  • 六傅

    官名,指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和少师、少傅、少保。古有太傅少傅,汉朝沿置,总领东宫官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西晋末年始置六傅,通省尚书事,亦通阅詹事文书等。北魏、北齐、隋、唐皆置。《隋书·百官志中

  • 客曹郎

    官名,掌治羌胡事。《后汉书·百官三·尚书·侍郎》:注引蔡质《汉仪》说:“初上台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客曹郎主治羌胡事,剧迁二千石或刺史,其公迁为县令,秩满自占县去,诏书赐钱三万与三台

  • 补衮

    左、右补阙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补阙(今司谏) 为中谏,又曰补衮”。

  • 从义案

    官署名。南宋置,属吏部考功司,掌从义郎考课、磨勘、关升之事。

  • 九门巡守将军

    官名。太平天国朝上职官。定都天京(今江苏南京)后始设。职同将军,共十八人,分守天京所开九城。

  • 茶盐道

    官员。清朝道员之一。设于四川,掌茶、盐生产及销售事。详“盐法道”。

  • 黑龙江将军

    官名。清朝黑龙江驻防八旗之最高长官。康熙二十三年(1683)设,驻瑗珲。二十九年移驻墨尔根,三十八年移驻齐齐哈尔。统辖黑龙江驻防旗营及地方之军政事务,综制文武,镇守封疆。其衙门设主事三人、笔帖式二人佐

  • 外务部侍郎

    官名。清末外务部之副长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正二品,左、右各一人,特简。兼会办,佐总理王大臣、会办大臣、尚书办理外交事务。宣统三年(1911),改外务部副大臣。官名。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

  • 十郡六夷大都督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晋书·姚弋仲载记》: “迁持节,十郡六夷大都督,冠军大将军。”掌管羌族等少数民族的军政事务。

  • 储才馆

    官署名。清末外务部直辖机构。光绪二十二年(1906)设。掌训练、储备、调配外交人员。辖办事厅、调查翻译处、评议撰拟处、编辑处、讲堂、图书室、阅报室等。置提调、帮提调、文案、支应、庶务、讲员各一员,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