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知制诰

知制诰

官衔名。唐初中书舍人掌草拟诏敕,称知制诰。玄宗开元(713—741)以后,或以尚书省诸司郎中等官领其职,称兼知制诰。其后翰林学士入院一年即加此衔,专掌内制,草拟机密诏令; 以他官兼者则掌外制,起草政府文书。宋初因之。后翰林学士别领省府职任时仍带此衔; 他官领外制者,亦或带此衔出为外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复置中书舍人,罢他官知制诰,而翰林学士仍带此衔,以示其专掌内制。辽朝为翰林院属官。金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翰林直学士,皆带此衔,掌制撰词命。明初翰林院亦置,以本院官充任,掌制诰。后罢,其职归内阁。清朝为军机章京之俗称。


官名。唐置,掌起草诏命;由翰林学士任此官者,专掌内命,其他官员任此职者称外制。其权颇重,号称内相;内宴居宰相之下,一品之上。宋明沿其制。见《新唐书·百官一·学士之职》、《宋史·职官二·翰林学士院》、《明史·职官二·翰林院》。

猜你喜欢

  • 布政使司都事

    官名。清朝沿用明朝官制。在布政使官署中设都事一人,掌管受发文件,为从七品。见《历代职官简释·布政使司都事》,参看《明文·职官四·承宣布政使司》。官名。明清置,见“布政使司经历”。

  • 拾遗

    ①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始置左、右拾遗各二员,分隶门下、中书两省,掌拱奉讽谏。从八品上,为士人清选。宋初多出领外任,不专任谏职。太宗端拱元年(988),改正言。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

  • 知北院枢密院事

    官名。辽朝置为北面官。北枢密院官员,低于知北院枢密使事,高于副使。

  • 雕人

    参见“雕”

  • 京畿警备司令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见“京畿卫戍司令部”。

  • 司农卿

    官名。两晋时为“大司农”别称。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 (508),改大司农为司农卿,职掌劝农、仓储、园苑、供应宫廷膳馐,十一班,有丞。领太仓、导官、籍田、上林令,乐游、北苑丞,左右中部三仓丞,荚库、荻库、

  • 礼曹清吏司郎中

    官名。明永乐元年 (1403) 置。见“礼曹清吏司”。

  • 强弩司马督

    武官名。晋代左右卫所属各有三部司马,其一为强弩司马,掌宿卫。其长称强弩司马督,下设强弩司马史。

  • 王府仓曹参军事

    官名。北魏始于诸王府置仓曹参军事;北周诸王府亦置,《隋书·皇甫诞传》记北周时皇甫诞曾任毕王府仓曹参军。隋诸王府与唐亲王府亦置此职。唐制员额一人,秩正七品上,掌禄廪、府膳、出纳、市易、畋渔、刍藁。

  • 指挥佥事

    官名。明朝置为各卫副长官,每卫四人,正四品,与指挥使、指挥同知共掌本卫事务。清朝于甘肃、云南土官中设,正四品,掌所属土兵事务。参见“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