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名。相传夏朝始置。周朝沿置,掌乐,通晓历、数、天、道。《尚书·夏书·胤征》: “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国语·周语上》: “瞽献曲。”


乐官。古代多以瞽人担任乐官,故称乐官为瞽。《周礼·春官》:“瞽矇,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注:“凡乐之歌,必使瞽矇为焉;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小师……无目眹谓之瞽,有目眹而无见谓之矇。”《周礼·春官·瞽矇》:“瞽矇掌播鼗、祝、敔、埙、箫、管、弦、歌,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掌九德六诗之歌。”《尚书·胤征》:“瞽奏鼓。”《诗经·周颂·有鼓》:“有瞽有瞽,在周之庭。”《国语·周语上》:“瞽献曲。”

猜你喜欢

  • 布政使司参政

    官名。明制,布政使之下有左、右参政,秩从三品,与左、右参议共同分司诸道,掌督粮、督册、分守。清初沿置,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裁撤。参见“道员”。

  • 兴顺军

    禁军名。后晋置,《五代会要·京城诸军》记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41年)七月,改拱宸、威和内直军并为兴顺军,为禁军中的两军。

  • 南洋大臣

    即“南洋通商大臣”。官名,为南洋通商大臣的简称。清咸丰十年置。先名为五口通商大臣,后南洋、北洋各置通商大臣,掌管中外交涉及海防关政。《清史稿·职官六·督办税务大臣》:“自道光以来,海疆日闢,于是始置北

  • 诸部护军

    官名。三国魏始置,其职为管理内附的少数民族。其名号见于《通典·职官十八》“魏官品”条,有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与诸护军。十六国时代西北诸国及北魏前期盛设护军,以统治既非本族又非汉人的地区。如《八琼室金石补

  • 录南台尚书事

    十六国夏置。《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乃于长安置南台, 以璝领大将军、雍州牧、 录南台尚书事。”职类录尚书事。参见“南台”。

  • 宣麻

    文书名。唐朝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书写诏敕,于朝堂宣布,谓之宣麻。宋承唐制,凡宰相,枢密使、使相、节度使加官除授,群臣奖谕敕书、赦书德音、巡幸大礼敕书敕榜、立皇子制、命后妃告辞,皆由翰林学士用

  • 邑侯

    县令的别称。汉制,诸王封国相当郡,侯国相当县,故县令有邑侯之称。

  • 同知

    ① 即副贰之义。宋、辽、金某些官署副长官或佐贰官多带此衔。宋朝有同知枢密院事、同知贡举、 同知閤门事、 同知国用事等。 辽有同知汉儿行营都部署事、同知度支使事、同知留守事、同知府事、同知宣徽院事、同知

  • 小坡

    宋朝左、右司谏别称。

  • 征东大将军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三年(222)置,以曹休任之,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征讨孙权。职掌与征东将军同,而位在其上,多统兵出镇方面,都督数州诸军事。不常置。二品。晋朝沿置,二品,禄赐与将进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