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督军

督军

官名。①东汉献帝时曹操置,三国魏、蜀、吴皆置。统兵,权任较重,位在郡守之上。②公国属官。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封原汉献帝为山阳公,于山阳公国置,员一人,负统兵监察之责。西晋武帝泰始二年(266)罢。


官名。1、指督军御史。东汉光武帝建武初,征讨四方,权置督军御史,战事结束即免官。傅畅《裴氏家记》:“子越,字令绪,为蜀督军。”见《三国志·蜀书·孟光传》注三。

2、统兵长官。《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二年》:“罢山阳国督军。”胡三省注:“魏奉汉献帝为山阳公,国于河内山阳县之涿鹿城,置督军以防卫之。”《金石萃编二三·魏上尊号碑》,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臧霸等,皆冠以使持节行都督督军官号,为当时最高统兵之官。

3、民国初,各省置都督,总揽全省军民之政;民国三年,改称将军,只掌军政;民国五年,改称督军,掌全省军务。

猜你喜欢

  • 国防部第六厅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属于参谋总长,掌管军事科学方面的研究业务。设厅长一人,中将级;副厅长一人,少将级。厅内分设三处,处下设科。处长为少将级,副处长为少将或上校级,科长为上校级。

  • 给事谒者

    官名。东汉末光禄勋属官谒者仆射,秩四百石。掌宾赞受事,及上章报问,将大夫以下之表,掌使吊。凡谒者,初为灌谒者,满岁为给事谒者。官名,东汉置,属光禄勋,俸四百石,掌宾赞受事及上章报问。将、大夫以下之丧,

  • 未常参官

    唐制,凡在朝廷任职之官均称京官,其中不是每日朝参者称为未常参官。宋制则称常参官为朝官,未常参官为京官。

  • 汉儿行宫都部署院

    即“汉人行宫都部署院”。官署名。辽置,亦称南面行宫都部署司,属南面朝官,为汉人参加契丹本部组织的机构。设官有汉儿行宫都部署、汉儿行宫副部署、知南面诸行宫副部署、同知汉儿行宫都部署事、同签部署司事、都部

  • 太官果丞

    官名,为太官令的佐官,掌果及蔬菜。见《后汉书·百官志》,参看“太官令”条。官名。东汉太官令的佐官,《后汉书·百官志三》本注:“果丞主果。”也就是掌管进御之果。

  • 典东牢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东王府典官之一,掌监狱。员额四人,官阶为职同将军。

  • 训方氏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负责向君王报告诸侯政事、诵说四方传说兼掌民众教化。《周礼·夏官》: “训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诵四方

  • 冶令

    官名。汉朝于各地有铁、铜处设铁、铜官,掌使役工徒,熔铸铜铁,西汉隶司农,东汉隶郡县。西晋改称冶令,江北设三十九处,隶卫尉。江南有梅根、冶塘二冶令,隶扬州刺史。东晋、南朝宋、齐于江南诸郡县各置冶令或冶丞

  • 左安乐王

    官名。匈奴置。由单于子弟充任,统领部众,地位在左、右显禄王之下。

  • 诸冶东道署

    官署名。北齐置,设令、丞。掌东部地区诸冶,领滏口、武安、白间三局丞。隶太府寺。隋并入掌冶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