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名。① 初为辅佐君王的执政大臣的泛称。春秋齐景公初年置,为百官之长,执掌国政。《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崔抒立 (景公) 而相之,庆封为左相。”战国列国多设,总理政务,或称相国、相邦、丞相。秦、汉以后,成为相国、丞相等宰相之官的通称。参见各条。② 春秋战国赞礼之官吏,掌接待宾客,后兼任外交事务。《左传·成公二年》: “王以巩伯宴,而私贿之。使相告之曰: ‘非礼也,勿籍。’”杜预注: “相,相礼者。”《仪礼·乡射礼》: “ (宾)及门,主人一相,出迎于门外。”郑玄注: “相,主人家臣,摈赞传命者。”③西汉初诸侯王国置相国、丞相,景帝中五年 (前145) 改名相,秩二千石。职掌辅导、匡正、监督诸侯王,遇不浊事有谏诤举奏之责。为王国最高行政长官,位高于郡守,尊显权重,多由朝廷代置,选派功臣或有才能者充任。统领王国众官,属吏出长史、少史、从吏、舍人、掾等。其后诸侯王势力逐渐削弱,相的地位也逐渐下降。元帝初元三年 (前46) 令诸侯王相位在郡守下。成帝时废王国内史,改令相治民政,职如郡守。又,武帝时改列侯国令长为相,由朝廷直接派遣,治民如县令、长,隶郡国守相,唯将应得户租与列侯,万户以上国相秩千石,万户以下国相秩四百石、三百石。西域诸国亦多置,掌民政。东汉、三国沿置。魏陈留王咸熙元年 (264) 置公、侯、伯、子、男爵,各有封国,并王国皆设相,悉由朝廷选置,实为国家委派的行政长官,与郡、县守令无异。王、公国五品,职如太守; 侯国八品,与伯、子、男国相皆职如县令、长。西晋初沿置,武帝太康十年 (289) 改王国相为内史,公国以下仍置。东晋、南朝因之,品秩随民户多少而定。陈制万户以上国六品,不满万户国七品,五千户以上国八品,五千户以下国九品。北魏置王、公、侯、子四等爵,王、公封郡,侯、子封县,郡国设内史、相,县国设相,位自四品至八品不等。后省。明太祖洪武三年 (1370) 于诸王府置王相府,置左、右相各一员,正二品,掌辅弼匡正诸王,不治民。武相多以勋臣兼任,位在文相之上。洪武十三年罢。


1、赞礼官,即傧相。掌接待宾客及外交事务。《仪礼·乡饮酒》:“主人一相,迎于门外。”注:“相,主人之吏,摈(傧)赞传令者。”《周礼·春官·大宗伯》:“朝觐会同,则为上相,大丧亦如之。”注:“相,诏王礼也。出接宾曰摈,入诏礼曰相,相者五人。”傧通摈。

2、百官之长。《管子》曰:“黄帝得六相。”《宋书·百官志》曰:“殷汤以伊尹为右相,仲虺为左相。”春秋时齐景公置左右相,战国时有相、相国。秦置相国,丞相,金印紫绶,助天子理万机。汉沿秦制,其后历代多置。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3、官名。西汉初诸侯王自治其国,丞相统众官。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自治其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成帝绥和元年更令相治民,职如郡太守。东汉与西汉同。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五》。

猜你喜欢

  • 提举茶马司

    见“都大提举茶马司”。

  • 千牛卫

    军府名。左、右千牛卫省称。分见“右千牛卫”、“左千牛卫”。禁卫军名,分左右,为唐代禁卫军十六卫中的两卫。设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侍卫及供御兵仗。以千牛备身左右执弓箭宿卫,以主仗守戎

  • 暴室狱

    诏狱名。西汉武帝时置,属内廷。主治宫人,有时皇后、贵人有罪,亦入此狱。东汉废。

  • 词学兼茂科

    见“词科”。科举制科之一。宋置,属于文类科目,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以宏词科格法未详, 不足以致文学之士, 改立词学兼茂科, 不试檄书, 加试制诰,以历代史事借拟为之,中格授馆职。宰臣执政亲属不得

  • 诸翼统军元帅府

    官署名。朱元璋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攻克集庆(今南京市)后,遣将分兵略定四方。置诸翼统军元帅府,设元帅,正三品,同知元帅,从三品,副使,正四品。寻罢。

  • 哈思户额尔机哈分布勒哈番

    即“哈思呼额尔吉哈福布勒哈番”。

  • 丽正修书院

    官署名。唐玄宗开元六年 (718) 改乾元院置,设使及检校官,改修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 八年,加文学直、修撰、校理、刊正、校勘官;十一年,置丽正院修书学士; 光顺门外,亦置; 十二年,东都明福门外亦置

  • 平州路钱帛司

    官署名。辽朝置,掌钱币铸造等事。设于平州(今河北卢龙)。

  • 海口侍卫

    即“镇守海口屯储亲军都指挥使司”。

  • 东宫六局

    官署合称。明朝置典玺、典膳、典服、典药、典乘、典兵六局,均为侍奉皇太子起居生活的宦官机构。洪武二年(1369)始置。初设有典翰局,典乘、典兵合为典乘兵一局。二十八年始罢典翰,分典乘兵为二局。遂为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