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白衣

白衣

①初指无官职的士人。两晋南北朝时,官员因失误削除官职,或以白衣守、领原职,遂成为一种对官员的处罚方式。《晋书·外戚传》: “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羊诱)官而已。寻以(甘露亭)侯白衣领护军,顷之,复职。”② 西汉官府给役小吏。《汉书·龚胜传》: “(夏侯常)即应曰: “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详,妄作触罪。”颜师古注: “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③北魏皇帝左右的随侍之臣,可受遣传达诏令。《魏书·甄琛传》: “世宗遣白衣吴仲安敕(广平王元)怀宽放(甄侃)。”


1、官府小吏。西汉时官府中供役使的小吏称白衣。《汉书·龚胜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注:“师古曰: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

2、官名,北魏置,为皇帝左右的随侍大臣,可受命传达诏书、口谕。《魏书·甄琛传》:“世宗遣白衣吴仲安勅怀宽放(甄侃)。”

3、免职留用。两晋南北朝时,官吏因罪过免职留用,称“白衣”。《晋书·外戚传·羊琇》:“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寻以侯白衣领护军,顷之復职。”白衣:无官职的士人。

猜你喜欢

  • 保平大夫

    太医阶官名。金朝二十五阶之第三阶,秩从四品下。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太医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从四品下,称保平大夫。见《金史·百官一》。

  • 改官法

    官制用语。即宋朝选人改为京朝官的制度。凡在任选人,取得本路一定员数的帅抚、监司、知州作举主保奏,按本人历任任数和考数,经磨勘合格,授予改官状五份,即赴京等待班引,班引后改承务郎以上官资,即成为京朝官。

  • 州租曹掾史

    州分职吏名。北齐置,见“租曹从事”。

  • 苏拉

    满语。清朝指在内廷及一些机关承担粗重杂役的人。宫内各处及内阁、军机处、内务府等部门均有之。“苏拉”意为闲散,因亦通指无职之闲散旗人。清朝内廷机构中担任勤务的人。军机处所用苏拉,通常在十五岁以下,且不识

  • 关题

    科举考试出题的方法之一。考官拟经义题时,从六经中摘取上下不相连贯而大旨相近的几节经文合为一题,称为“关题”。考官对此种出题法常有不同意见,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后时用时停,嘉定十五年(公元12

  • 营造司员外郎

    官名。清朝内务府营造司之职官。额设八人。佐郎中掌司事。

  • 大皇

    大皇帝的省称。三国时孙权谥号大皇帝,省称大皇。《文选·辨亡论》:“大皇既没,幼主莅朝。”后世也称孙权为吴大帝。

  • 参领

    ①清朝八旗组织中之中层编制单位。即“甲喇”。②官名。清朝八旗组织中中层编制单位甲喇之长官。满语称甲喇额真、甲喇章京、札兰额真。顺治十七年(1660)定汉名为参领。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均置,位在都统、副

  • 奉常丞

    官名。秦、西汉置,为奉常佐贰,秩比千石。景帝时改名“太常丞”。官名,秦置汉因之,为奉常副长官,佐奉常掌宗庙礼仪。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丞。属官有太乐、太视、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及诸庙食官令丞等。见

  • 川衡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有川衡,每大川下士十二人,中川下士六人,小川下士二人,掌川泽的禁一令。北周地官府虞部下大夫所属有川衡中士,正二命;川衡下士,正一命。职掌同《周礼》的川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