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登闻鼓厅

登闻鼓厅

官署名。亦称“鼓厅衙门”。清朝通政使司兼领之机构。登闻鼓厅置于唐,宋朝设有登闻鼓院,受理官民建议或申诉。明于都察院设登闻鼓,军民有冤而有司不为审理,许具状通政使司; 又不为转达,可击鼓鸣冤。清始置厅。顺治元年(1644),设登闻鼓于都察院门首,日轮御史一人监值,掌达冤民申诉。十三年移置长安右门外,以满、汉科道官轮值; 专设笔帖式二人,并有书吏、皂隶人等。康熙六十一年(1722),以鼓厅改隶通政使司。以参议一人兼管,知事督役巡查,设笔帖式满洲、汉军各一人。厅下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各以经承一人办事。冤民击鼓,由通政使讯供,情实奏闻,下刑部昭雪; 诬告者送刑部加等治罪。


清代通政使司的直属机构。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设于都察院门首,每日由御史一人轮流监值,掌冤民审诉之事。十三年(公元1656年)移置长安右门外,以给事中或御史一人更替监值,设笔帖式二人,书吏六人,皂隶六人。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隶通政使司。由参议一人轮流兼管,由知事委役昼夜巡察,设笔帖式满、汉军各一人,掌叙雪冤滞;厅内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有经承六人,分管各房。如有击鼓诉冤者,由通政使讯供。确有冤枉,奏报皇帝交刑部审办。如系诬告,则送刑部按律加一等治罪。

猜你喜欢

  • 州光初主薄

    隋代州主簿名目之一。见“州迎主簿”。

  • 小吏

    ①低级职吏的统称。②官名。清朝理藩院所属内馆职官。额为八人,负责承应来京蒙古人等事宜。指官俸百石以下的官吏。《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注:“百石已下有斗食

  • 策免

    或作册免,策即策书。汉朝三公坐法或得咎于皇帝,皇帝以策书罢免,故名。东汉初,遇有灾变唯策免太尉。安帝永初元年(107) ,太尉徐防以灾异等原因策免,三公皆免。三公因灾异策免自防始。

  • 虎儿赤

    官名。蒙、元怯薛执事。蒙古语,意为“琴师”,掌宫廷奏乐等务。

  • 宰相府

    官署名。辽代设置,属北面官。分为北宰相府与南宰相府两个机构,掌佐理军国大政,地位在北枢密院之下。北宰相府设北府左宰相、北府右宰相、总知军国事、知国事等官,为皇族四帐世袭的官职;南宰相府设南府左宰相、南

  • 参预机务

    ①官名。唐朝宰相名号,指以三省长官之外他官行宰相事者。高宗以后渐少,玄宗以后不再用此号。② 官制。明朝官吏执政制度。始于建文(1399—1402)中,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以原官预务参政,主持日

  • 布宪中大夫、下大夫

    官名。《周礼》秋官所属有布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掌宣布法令。北周依《周礼》之制置布宪中大夫,正五命,属秋官府。任此职者见《周书·薛善传·敬珍附传》:“子元约,位至布宪中大夫。”副职为布宪下大夫,正四命

  • 漕仓司

    官署名。清末度支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掌各省漕粮漕折漕项等奏销,考成春秋拨册及临时蠲缓等款,稽核京外各仓积储支放等事宜。置郎中三人,员外郎四人,主事三人。官署名。清末置,属度支部

  • 拱卫大夫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武臣及内侍阶官名,改四方馆使、昭宣使置,正六品。武阶官名。宋政和中改四方馆使为拱卫大夫,秩正六品。

  • 浣衣局

    官署名。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俗称浆家房。置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监工无定员。凡宫人年老及罢退废宫者,发此局居住。亦有以罪臣家属发往此局者、内官八局,惟此局不在皇城内。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惟此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