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职等级制度。叉称班次。①官员临朝时所站位置。始见于春秋。《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朝以正班爵之义。”以后历朝各有具体规定。如两晋时特进为第二品,所占位置在诸公下,开府骠骑之上。明景泰时定,午朝时,西内阁、五府、六部奏事官,六科侍班官,南面北立侍班御史二、序班二、将军四。②官职等级。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始定,自丞相、太宰等至车府,共分十八班,以多省为贵,同班以居下省为劣。其下为乡品不及二品者设七班,至南朝陈时称“流外七班”。系寒微士人所任之官。经流外七班,方能进入十八班中第一班。梁天监七年(508),又置一百二十五号将军,分为二十四班,以镇、卫、骠骑将军等最高,为二十四班,驰射将军等为一班,其下为乡品不及二品者,置流外八班,地位较低。此外又置武安、镇远等一百九号将军,分二十四班,施于外国。梁武帝大通三年(529)改定二百四十号将军分为三十四班,原流外八班亦包括于内。施于外国为一百二十五号将军,分为二十八班。转则进一班,黜则退一班。陈初承梁制,定为十八班,十二班以上并诏授,十一至九班,礼数复为一等。陈后又改用“九品”官制。③表示地位之班次。如清朝官员国品级地位不同分为道班、府班、县班。而吏目、巡检、典史一类佐杂小吏则称“小班子”。官员因保举或捐纳升阶,称“过班”。同时也表示不同出身之官员。如举人、进士称“正途班”。又有“保举班”、“捐班”等。①清朝各衙门轮值班次。朝廷各文职衙门及八旗、侍卫处等分为十班,每班三、四衙门不等。如一班为吏部、翰林院、正黄旗,二班为户部、通政司、詹事府、镶黄旗。每日轮班值日,周而复始。有应办之事,则于班日奏闻。若急事不待班日而奏,则称“加班”。

猜你喜欢

  • 牌印局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掌御帐符契银牌保管之事,属著帐郎君院。

  • 祝融

    官名。即火正。因祝融是第一个被尊奉为火正的人,故火正亦称为祝融。后来祝融还被尊奉为火神。参见“火正”。

  • 崇虚都尉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中。参见“崇虚局”。

  • 六率

    (1)北周时左右宫伯所统率的宫廷卫士之长。其名称和执掌如下:左右虎贲率,掌虎贲之士;左右射声率,掌射声之士;左右骁骑率,掌骁骑之士;左右羽林率,掌羽林之士;左右游击率,掌游击之士。(2)唐置于东宫,为

  • 山阴狱丞

    官名。南朝梁置,掌山阴狱。武帝天监七年(508) 定为三品勋位,属流外官,地位很低。

  • 宁朔大使

    官名。即朔方节度之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置,以护突厥。

  • 左右宫伯都上士

    官名。见“左右宫伯中大夫”。

  • 兵刑部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元年 (1262) 十一月,罢右三部,置兵刑部,掌军事、刑狱之政,设尚书四员,侍郎三员,郎中五员,员外郎五员。三年,复为右三部。五年,又置兵刑部,设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五员,员外

  • 官名。春秋时齐国置,掌管市场的官吏。《管子·小匡》: “市立三乡,工立三族,泽立三虞,山立三衡。”《管子集校》引王引之说: “‘乡’亦官名,与族、虞、衡同例。”政区名。(1)西周和春秋时期设于国中的四

  • 国营基本工业工厂设计委员会

    实业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依照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四月一日公布的《国营基本工业工厂设计委员会章程》规定,其宗旨为拟定国营基本工业各工厂的具体详细计划及预算。本会委员除工业司司长及技监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