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王公

王公

一说指天子诸侯。一说即太师、太傅、太保三公。《考工记·总序》: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郑玄注: “天子诸侯。”孙诒让《正义》引阮元说: “注以天子释王,以诸侯释公也。”《北堂书钞·职官部》引《五经异义》: “古《周礼》说天子立三公,曰太师、太傅、太保,无官属,与王同职,故曰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②清朝满蒙各族首领封爵统称。王,指亲王、郡王等; 公,指镇国公、辅国公等。


1、指天子与诸侯。夏商周三朝,天子称王,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王公,即天子与诸侯。《周礼·冬官·考工记总目》:“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2、指权贵。《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猜你喜欢

  • 上都警巡院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六品,隶上都留守司。职掌同大都警巡院。置达鲁花赤、警巡使各一员,副使二员。

  • 三礼馆

    清代内阁所属特开的修书馆。见“内阁修书各馆”。

  • 归司官

    官场用语。宋朝诸司吏人出官后,任官期满,复归司任吏职差遣,称归司官。宋制,诸司吏人任职期满得依法出职升为低级官员。出职吏人在任官期满后有的仍继续回归本司担任吏职,称为归司官。

  • ① 官署和行政区域通称。汉朝刺史分部,又称部刺史。北齐中央诸署(令丞所掌)之下常分诸部。郡县也常分部置尉。北魏则有“八部”,各置大夫,地位相当于尚书诸曹; 又置天地东南西北六部大人官。清朝中央行政机构

  • 方正

    汉朝选举科目。始于文帝前二年 (前178),两汉因之,多与贤良并称为贤良方正。晋朝沿袭此制。清朝科举中有孝廉方正之名。汉朝选举官吏的科目之一。汉朝取士之制有方正科,始于汉文帝,多与“贤良”合称“贤良方

  • 倡监

    官名,汉置,掌歌舞乐人。《汉书·东方朔传》:“时有幸倡郭舍人,滑稽不穷。常侍左右……上令倡监榜舍人,舍人不胜痛。”榜:击打。倡:歌舞乐人。官名。西汉乐府令的属官。《汉书·东方朔传》有倡监,颜师古《汉书

  • 尚书令史

    参见“令史”。官名,东汉置,为尚书佐吏,俸二百石,共十八人,每曹三人,后增剧曹三人,合二十一人,掌文书。见《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其后,魏晋南朝皆置。隋,不参官品,唐为流外官,职位远非东汉之比。见

  • 司牧

    官吏泛称。《左传·襄公十四年》:“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以牧羊喻治民,故称。

  • 右宗侍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置。详见“宗侍下士”。

  • 点检侍卫亲军马步司都点检

    官名。辽朝置。南面官,点检侍卫亲军马步司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