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君临一国的君主。殷、周最高统治者皆称王。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君或历代割据一方的统治者也僭称王。②官名。清朝有“总理学务王”、“议政王”、“辅政王”,详各条。③爵名。汉朝以后为爵位的最高一等,在公之上,多用以封授宗室,少数建有殊勋的功臣亦封王,但历朝皆不多见。魏、晋以后,权臣封王多为篡位前兆。


1、天子、国君。夏商周三朝的国君称王。《尚书·夏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尚书·商书·汤誓》:“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尚书·周书·牧誓》:“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民、千夫长、百夫长……”

2、诸侯国的国君。东周时许多诸侯国的国君自封为王,如秦王、齐王、楚王、韩王、赵王、魏王、燕王等。

3、功臣皇子的封号。秦末项羽封有功战将为王,如汉王、赵王等。见《史记·项羽本纪》。《汉书·异姓诸侯王年表》。刘邦统一天下后,封兄弟和皇子为王。见《汉书·诸侯王年表》和《汉书》卷三十五、三十六、三十八、四十七。

4、归降的少数民族国君、首领。汉朝封归降的少数民族的国君、首领为王。《后汉书·百官五》:“四夷国王,率众王,归义侯,邑长,邑君,皆有丞,比郡、县。”

猜你喜欢

  • 尚书令

    官名。秦、西汉为尚书署长官,掌收发文书,隶少府。初秩六百石,武帝以后,职权稍重,为宫廷机要官员,掌传达记录诏命章奏,并有权审阅宣读裁决章奏,升秩千石。常以中朝官领、平、视尚书事,居其上。又置中书谒者令

  • 大司空司若

    官名,王莽置,为大司空的属官,位孤卿。见《汉书·王莽传》。

  • 门下通事舍人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六品上。

  • 明进将军

    参见“十明将军”。

  • 左候卫

    禁卫军指挥机构。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左武候置,为十二卫之一。置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统诸鹰扬府府兵。下设护军四员,辅佐将军,寻改武(虎)贲郎将,又设武(虎)牙郎将六员,有长史、录事参军,司仓、兵

  • 学台

    “提督学政”之别称。郡提督学政,参看“学政”条、“提督学政”条。

  • 行司徒事

    代行司徒之职。《后汉书·邓禹传》:“中元元年,复行司徒事。从东巡狩,封岱宗。”司徒即丞相,掌助天子理万机。参看“司徒”条。

  • 河泊所大使

    官名。元明都设河泊所,掌收渔税。其长官为大使、副大使。见《明史·职官四·河泊所》,参看“河泊所”条。

  • 爱马

    蒙古语,即“投下”。

  • 警学司

    官署名。清末巡警部所属之机构。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掌各省巡警学堂,编译各国警察法规、专书。辖课程、编辑二科。置郎中一员,总理司务,下设员外郎二人,三十二年,司撤,事归民政部。官署名。清末置,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