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特察使

特察使

接受特别使命巡察地方的官员。汉代除以司隶校尉与刺史经常监察地方之外,还有临时特察之制。特使职权由诏令规定,有时是普遍巡行郡国,一般地察举非法、冤狱和教化,有时则是就特定区域特定事件由诏令派员加以节制和监察,两汉均盛行之。如《汉书·武帝纪》记“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遣博士(褚)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奸滑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郡国有所以为便者,上丞相、御史以闻。”《汉书·成帝纪》记“鸿嘉元年(公元前20年),临遣谏大夫理等,举三辅、三河、弘农冤狱。”唐初亦有分道遣特使巡察之制。如贞观初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军,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分遣萧瑀等巡省天下,观风俗之得失。此类巡察地方的诸道特遣使也就是特察使。

猜你喜欢

  • 行大司马

    代行大司马之职,主武事,掌征伐。《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乃拜光武行大司马,持节过河。”参看“大司马”条。

  • 知引进事

    官名。宋置,见“引进司”。

  • 总明学士

    官名。南朝宋、齐置。《梁书·傅昭传》:“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参见“总明观”。

  • 内常侍

    宦官名。隋朝内侍省置二员,正五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内承奉,隶长秋监。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复名内常侍,置六员,通判内侍省事,正五品下。宋朝为内侍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班

  • 福田院

    北宋安置老疾乞丐的机构。置于开封,初有东西福田院,后置南北福田院,各有屋五十间,每岁由内藏给经费五千贯。

  • 额外郎中

    官名。清代六部司官,在额定郎中、员外郎、主事之外又设额外郎中、额外员外郎、额外主事,职掌与额定诸职相同。参见“郎中”、“员外郎”、“主事”。

  • 总督京营戎政

    官名。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改原京营提督总兵官而置,为京营总督。一人,以公、侯、伯等勋臣充任。隆庆(1567—1572)初罢,仍改置提督,四年复置,详见“戎政府”。武官名。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

  • 丛草吏

    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掌除草种稻开荒等。《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

  • 元五年

    (1268) 七月由东川都元帅府改置。设统军使、副统军使等职。十年,改为东川行枢密院。

  • 走亚

    官名。西周置。武职。职掌不详。武官名。商代有亚,常奉王命出征或射猎。西周时有走亚,《询��》有“成周走亚”(载《文物》1960年第2期),是受周人控制的殷遗民,所掌则不详。